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写作 >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3篇】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3篇】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高二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本学期担任高二4、16两个班的教学任务,一学期下来深感课堂教学存在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反思,为了改进下学期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小结。

一、钻研教材,强化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这一点越来越突出。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选修课《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课程标准关于小说有这样的要求: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人文精神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人文精神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目标和方法

4、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目标和方法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探究性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相互交流。--扩展性

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有“用教材”的能力,需要我们深入地钻研教材,大胆取舍,突出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遗憾的是,这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未能做好这一点,面对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在选修时间紧、容量大、教材内容繁复、学生课外阅读几乎空白等情况,课堂教学泛泛而谈,浮光掠影,学生只是了解了个大概,知道了某部作品的名称或某位作家的作品,小说的阅读鉴赏水平依然停留在原始水平,学生缺乏相关积累,更缺乏品读探究,只是草草完成了任务而已。完成性测试也是潦草完事,中国小说的整体认知概念都未曾帮助学生建立。学生的阅读品质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十分不满,整体评价非常糟糕。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个人深感痛心与危机,真到了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地步。

二、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选修课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是真正应该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是完全应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场所。选修课的开设需要学生大量的课外投入,我们的设计任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样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拿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学习。

选修课呼唤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安排上要努力寻求必修与选修的合理搭配,使必修与选修互相配合与互补,避免相互重复与牵制;很需要我们安排好教学时间,在教学时段上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可是,这一学期的选修课的实施未能做到这一点,简单应付,草草了事,学生很不满意。教师必须探索新的方法来管理课堂教学和展开课堂教学,这是选修课实施的必须条件,也是当务之急。

选修课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选择教师,选择学习群体,选择学习专题,学会正确审视、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兵由此合理规划人生,培养自主自觉意识和自我负责的态度。要求学生更具探究的精神,养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多向联系、多维综合的意识中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培养自我检测与反思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太紧,学习任务太重,课外阅读几乎空白,课堂的自主探究几乎成为空谈,学生依然是依赖教师的讲解灌输,结果是教材内容太多而无法保证时间,无法完成任务……

选修课呼唤学校管理的变革。目前学校的情况是,其他的暂且不论,学生的阅读就无法保证,学校的管理与课堂教学的配套措施有待建立完善,语文选修课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对于重点、难点可通过分散、讨论、多媒体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予以解决。在讲授过程中,可按“提出问题,突出主干,理顺思路,启发引导,总结规律,举一反三”的原则安排内容,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思考,提出个人观点,尽量以探索者的形象组织教学,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保护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三、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认识

1、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必须在课外阅读方面保证一定的数量。

2、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是长期性工作,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教学方法上要增加讨论课的学时,这对于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评价体制、考核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行为。

5、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责任,环境是外在的因素,理想、责任和对人生的期望是内在的、主要的、不竭的动力。

6、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人文素养和人格力量是外因中的主要因素。

7、管理体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协作、责任、奉献、守纪、爱国等公共社会品质至关重要。

选修课的历程才刚刚开始,我们面临这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钟永彦

篇二:高二语文教学反思 篇二

核心提示:余秋雨的散文在当代学者文人作品中影响极大,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在《文化苦旅》里边,我尤其喜欢这篇《道士塔》。当初在教读这篇作品时,我读的慷慨悲愤,学生听的义愤填膺。在品味语言时,学生的发言更是积极踊跃……

余秋雨的散文在当代学者文人作品中影响极大,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在《文化苦旅》里边,我尤其喜欢这篇《道士塔》。当初在教读这篇作品时,我读的慷慨悲愤,学生听的义愤填膺。在品味语言时,学生的发言更是积极踊跃,很有见地。

这篇散文,文学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俱佳。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和复杂的情感,成了这一课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案中,我增强了朗读的分量。在分析语言时,我着重围绕一个“恨”字设疑,较好地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在分析探讨时,我不但组织、参与,而且结合文本描写的历史事实和作者情感自然引导,激发同学们的忧患意识和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

实践经验一再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重要,选材更重要。语文课本里面的文本,文学性应该是第一的。文章的文学性不强,文采不佳,不值得玩味,别说学生不爱学,老师也不爱教。看来,喜欢是硬道理;要喜欢,就得有魅力。

篇三: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话说“三分诗,七分读”,因此,诗歌的学习,务必使学生读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来,读出诗的语言韵味来,读出诗的思想感情来。

诗这种文学形式,抒情是最基本的特点。诗中那些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对于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诗篇更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类精神生活的使命。但是,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必须立足于语文的角度。因此,学习诗歌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情感,就是要从诗的形象所创造的总体氛围中,把握它所要启迪读者的东西。

所以,在第一课时,我设计的是结合学生情感体验,先整体感知诗的内容,通过“赏读第一首,自主合作探究第二首”的方式来品味诗的语言,想像诗的形象,体会诗的情感,归纳诗的写法。

在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是“祖国在我心中”的诗文朗诵会,培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类积累能力,通过朗读<朗诵<演读<演唱来深化爱国情感。

至此,整个课堂教学似乎已经完成,然而,课内学习绝非终点,虽然用足了课文这个例子,但“只有展开双翼才能腾飞”。“课内外衔接”下的语文学习更包含课外的深化与巩固,正所谓“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外进一步收集爱国名人名言名篇名曲,并进行相应的话题作文训练,才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与升华。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意外地发现:学生头脑里有教师所意想不到的潜能和想法,有时他们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第一节课在四班各课的程序一堂课下来,课堂非常沉闷,为了实现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贯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是我课后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于是我改变当初的教→←学设计。新的思路通过学生反复诵读围绕教师设计的“我感受到——”“我发现了——”我不理解——”“我欣赏——”等几个环节,很好地,掌握理论落第一首的学习要点,教师及做了一番学法总结后,学生自学第二首诗时得心应手,完成效果相当不错,但是,如何在教师“退居二线后”,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不留痕迹引导学生将课文所有知识很好地落实,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44249.html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3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