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演讲写作 >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主题演讲稿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主题演讲稿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主题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__。

  在历史课本上,同学们都学过这样一课,1945年9月2号,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其实,在9月2日之前,也就是1945年的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已经向中国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受降典礼的地点就是芷江。

  我对芷江这片土地很有感情,也对侵略这片土地的日本鬼子十分痛恨。在我小时候,我的奶奶带着我的叔叔和我的爸爸逃难来到芷江。当时正是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的残酷在我的幼小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我在芷江受降馆工作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我不是在寻找抗战的文物史料,就是在寻找抗战文物史料的路上。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非常艰苦。1993年,我在受降馆接待了一批前来参观的台湾同胞,得知当年芷江受降的主官萧毅肃将军有9个子女分别居住在台湾、美国等地,我在接待台湾同胞的同时,得到了萧毅肃将军家人在台湾的通讯地址。得到这个信息之后,我非常兴奋,我想,萧将军的子女他们会保存着当年芷江受降的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献。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每逢节假日,我就给这个地址邮寄贺卡,纪念馆相关资料和联络通讯卡,一直坚持到2003年。整整十年时间。

  2003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对方是萧毅肃的二儿子萧慧麟先生。他告诉我,十年来我寄的东西都通过台湾转到了美国,他和家人看了后十分感动,之后的几年,萧家兄妹先后5次来到芷江,向受降纪念馆无偿捐赠了400多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他们说:“这些文物原来属于萧家,今天已经不属于萧家,它们属于中华民族。”这件事让我自己信心大增。我想,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我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更加珍贵的文物史料。

  七年前,也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时,我找到了一段比我生命都重要的原始视频----当年日本在芷江向中国人民投降的原始视频。这段视频20分钟,记录了日本代表从下飞机到签署投降备忘录的全过程,让那段尘封69年的历史得以重现。这段视频,我找了整整15年。

  1990年,我还在做讲解员,当时我和同事们在征集文物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两份芷江受降纪录片的海报。我就想,既然有海报,当年就有可能记录了日本在芷江投降的原始视频,这份海报坚定了我一定要找到这段原始视频的决心。1999年,我担任馆长后,遍寻全国与抗战有关的纪念馆、音像馆、资料馆、档案馆,7次去台湾,同当年受降的亲历者以及当年参加受降的将军的后代座谈,了解有关芷江受降的文物及视频资料,也没有什么收获。但我没有放弃,一直没有放弃。又到美国,找了很多飞虎队老兵和他们的后代,然而,始终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视频的信息。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非要找这段原始视频?因为在国内很多博物馆和纪念馆,有很多文字、照片记录了日本侵华和投降的一些内容,但视频资料却是空白。同时,日本侵略者一直不承认,他们是被中国人民打败的。那也就是说,我找到这段原始视频,就可以填补这块空白,同时,也可以说明日本侵略者是彻底被中国人民打败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后来我是怎么找到这段视频的吗?这个过程又复杂又有戏剧性的。我在美国呆了17天,天天出入当地的资料馆、档案馆,一直寻找拼音“芷江”的素材,怎么找都找不到,找得我心灰意冷。后来,我在文物征集的过程中,征集到了一篇飞虎队员关于芷江空难的回忆录,上面写的“芷江”叫“zhikang”,我才知道,当年美国人把芷江翻译成了“zhikang”。搞清楚了名字,我在现旅居美国,祖籍芷江、原湖南师大油画院教授钱德湘夫妇的帮助下,终于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回了这段十分珍贵的视频。当时,我心里非常激动,小心翼翼的把这段视频带回芷江。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我为什么花这么多年去寻找历史文物?为什么抗战胜利已经70多年,我们还要去了解它,记住它?前些年,我去了一趟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我看到一行字,写着: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当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对我们青少年的嘱咐。看着这句话,我的心中感慨万千。

  同学们,中国和平发展几十年,战争硝烟已经消失在历史深处。受降旧址的存在是为了告诫我们“从哪里来”,强化我们的历史记忆。它告诉我们应该“到哪里去”,以史铸魂,坚定我们的自尊、自信。

  回顾历史,我们深刻体会遭受侵略和掠夺的苦难,就会更加坚定地走和平的发展道路,运用和平的发展手段,实现和平的发展目标。同学们铭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民族复兴的力量;面向未来,让和平崛起的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74.html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主题演讲稿》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