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演讲写作 > 国旗下的讲话稿:走读湘江

国旗下的讲话稿:走读湘江

国旗下的讲话:走读湘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今天想讲的故事,和水有关。

  水有多重要?翻开我们的课本就知道了。地理说,地球表面超过70 %被水覆盖;生物说,我们的身体三分之二都是水;历史说,人类文明全部发祥于河流。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尼罗河催生了古埃及,爱琴海诞生了古希腊,华夏文明,始于长江、黄河。

  我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亲切与好奇。当我学到这些的时候就在想,走出课本,现实生活中的水是怎样的?

  湖南简称“湘”,最大的河流是湘江。《观书有感》里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湘江的源头是什么样子的?越想知道,我就越想去看看。于是,2015年,我参加了湘江探源的活动,和三十多位小伙伴一起,去到了湘江的源头------永州市蓝山县野狗岭。

  我们在野狗岭的原始森林里跋涉,清澈的溪流在山间奔腾,美丽的景色使得我们连连赞叹。但是尴尬的是,走在树林中,随意丢弃的垃圾四处可见。当我们把满满的一袋又一袋垃圾收集起来之后,它们的数量引发了我和小伙伴们对湘江环境的担忧。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走近湘江、亲近湘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我联同八位小伙伴一起成立了走读湘江环保公益社,开启了关注湘江、保护湘江的环保之路。但是,环保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社团成立之后,2017年暑假,我们举办了第二次走读湘江活动。我们要通过沿途实地考察、探访,了解湘江沿岸的水质、人文、生态等等,一起来保护母亲河。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我怀着满腔热情,但是招募的过程却并不顺利。由于学业压力,曾经有三十多个人的队伍,一下子缩水到了只剩九个人。

  走读的过程,也遭遇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有一次,我们抵达衡阳水口山采样点的时候,天上下着暴雨,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田地里跋涉,雨水夹着狂风扑打在脸上什么也看不清。到了排水口后,隔着一米多高的平台,够不到!怎么办?就在暴雨里面,我们趴在管道上,努力地将采水瓶靠近水面。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尝试,最后所有人全身湿透,终于得到了一瓶宝贵的水样!

  当然,最难的还是时间。很多同学都会说,高中的课业很多、很难,学习的时间都感觉不够用,哪还有时间做公益?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这鲁迅先生说的。

  我们怎么挤时间呢?毕业典礼上,我们都在给参加的家长和学长发环境调查的问卷。

  庆幸的是,在坎坷中,我们秉持着一颗保护湘江的初心;开心的是,我们的努力,终于收获了各界的认可。获得母亲河奖;受邀参加亚太低碳技术高峰论坛;“走读湘江”也被写进了教材。但最让我们开心的,是亲眼见证了湘江水质逐步转好。

  2019年,进行第三次湘江探源活动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已经壮大到了6个市州的同学们。原本荒芜的山路已经被整齐的阶梯所取代,当我们走在专门为行人修建的栈道上时,已经没有了垃圾,只剩下稚嫩的湘江欢快地流淌,鸟儿在山林间歌唱。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观景平台,零距离地接触湘江源头。在家毫书记曾经“连饮三口水”的地方,我们也蹲在溪流边,捧起清凉的溪水喝下,感受着流淌在湖南人血脉里的母亲河。

  过去几年,为了完成走读湘江的考察报告和走读日记,我们的行程超过6000公里。如今,湘江虽然水质转好,但江上依旧有生物多样性破坏、污水排放等问题,湘江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尽自己的力量去守护母亲河。

  我特别喜欢崔卫平老师的一段话,他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所以,让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时,也停下脚步,看看近在咫尺的河水;让我们用每一声呼喊,来唤醒更多人对湘江沉睡的情感;让我们用每一次努力,来推动、改进我们生活的世界;

  让我们用每一件小事,来创造新的进步,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83.html
国旗下的讲话稿:走读湘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