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范文 >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

  探索浩瀚宇宙,永无止境。为了学习中国航天精神,今天我们在田老师带领下,观看了“天地互动?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为题的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的直播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一】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未来担负着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重要使命,首飞意义重大,关系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实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打赢了这场硬仗、关键仗,增添了完成后续任务的强大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取得的成就,也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不惧风险挑战、勇于突破、敢于登攀的强大精神力量。

  推开空间站时代大门,中国航天展现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时间提前公布,最终火箭一秒不差地实现“零窗口”发射。从神舟**号、神舟十号到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几次任务都将发射时间提前宣布并精准到分,充分显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气来自于神舟一号飞船发射以来载人航天的16战16捷,也源自于在系统最复杂、安全要求的载人航天工程中,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始终得到贯彻和坚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一剑”的千锤百炼,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战未知的求知若渴。发射成功后,文昌航天发射场大厅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奋斗是对奋斗者的奖励,中国航天剑指浩瀚苍穹,“长征”永远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__年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太空时代,到今天空间站时代大幕徐徐展开,中国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间站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步跨越,但巨大收获也将无可比拟,能够加快中国乃至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飞跃,也能推动航天成果更广更深地造福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作为近地空间的一个创举,空间站的建造将为进一步实现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更长远目标铺下基石,成为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创新实践。

  ____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工作总结范文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实现更非凡的成就。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二】

  在美联社看来,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就是“一场战斗”,这一任务堪比他们冒着巨大风险空间对接。报道说,太空授课标志着中国迄今最大胆的一步,“中国的宇航员一直在大的场合高调出现在公众之前,但几乎没有跟普通中国人发生真正的接触。”

  “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升起16次。”英国广播公司20日向读者突出强调了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看到的新奇景象。美联社报道说,在天宫一号(微博)51分钟的讲课中,王亚平展示了失重原理,回答了聚集在x一个礼堂的330名学生实时提出的问题。她的同事聂海胜和张晓光回答了有关在太空生活、工作和锻炼的问题。其间出现好玩儿的一刻,聂海胜做出中国功夫片影迷所熟悉的神秘的双腿交叉打坐姿势。王亚平说,“在太空,我们都是功夫大师”。后来的一个展示仿佛魔术表演,王亚平将水滴注入一个越来越大的'悬浮水球,引来学生们“哇”的惊叹和鼓掌。航天员们还旋转陀螺,摇动一个系绳的球,演示失重如何影响物体运动。报道称,在这堂精心排演的讲课中,中国第二位女航天员王亚平从头至尾微笑着。这堂讲课更像是儿童电视科普节目,而不是不久前加拿大航天员哈德菲尔德从国际空间站传回的视频。

  日本时事通信社用“不可思议”评论中国的太空授课。德国新闻电视台20日则为“6000万中国学生上太空课”感到惊讶。报道说,这可能是新的世界纪录。法国欧洲新闻电视台评论称,法国的老师有时候也会说“学生们在月亮里”(俚语,暗示上课走神或打瞌睡),可如今中国的老师却千真万确在天上。评论认为,太空授课相当成功,这有助于中国证明其有和美国、俄罗斯在征服宇宙空间的竞赛中一较短长的实力。《印度斯坦时报》20日引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者弗利泽的话说,中国的太空计划能带来什么物质利益尚不明确,但已经给中国带来了相当大的国际声望,刺激了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军方掌握了火箭和远程制导技术,也让中国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技术大国,抛弃了“制造鞋子和手包的国家形象”。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三】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x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有趣啊。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四】

  “太空授课”开辟了科技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新方式,这是一次崭新的教育改革,这个改革必然激发出更多社会领域与学生面对的授课方式。比如文学家与学生面对授课,比如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等等。做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所有领域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都懂,但是都做的远远不够,今天,太空授课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我坚信,这伟大的一步,必然引领处更多领域的社会授课之步,必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崭新内容,社会教育的神圣职责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实、

  “太空授课”以一人主讲两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圆满的教学。这是一个创举,这是对课堂一人授课传统的打破,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课方式应该在地面试验推广,一方面,我们的班级人数很多,一人授课,老师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讲课,更加生动,立体,多元,必然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充实的学习氛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举。

  “太空授课”以身临其境的感悟教学别具一格,教师与知识融为一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师身临其境的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真正创造了教师,课堂,知识的形象合成的。作为地面授课的课堂,我们应该好好借鉴,要根据现场的环境,现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个性融为一体,创造的课堂。只有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

  “太空授课”是高科技的结晶,是教育现代化的硕果,必然对我们教育中国梦有无数的启迪,必然引领教育中国梦更加精彩纷呈。

  我期盼我们的教育中国梦里有更多这样的太空授课,有种类丰富的工厂授课,商场授课,军舰授课,飞机授课,等等,教育的中国梦,是教育的立体化,社会化,现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具体落实之梦。wWw.Zmiw.cN转载请注明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五】

  x发射卫星发射中心作为中国唯一具备载人航天发射能力的发射场,自此成为旅行的dreamlist上不可替代的一个目的地,当亲身见证神舟火箭的成功发射,伴随着耳边巨大的火箭发动机轰鸣声,被定格的那一刻,美梦已成真,妙不可言,码高火箭少年团,一同见证这一生命中独特体验,此刻这分这秒,深深值得铭记!

  近日,码高教育与x卫星发射中心共同发起了“星万里神舟闯星海”航天研学营已经启航!来自全国各地的码高火箭少年团度过了一个忙碌而又收获满满的研学之旅。

  16日凌晨,基地的孩子们近距离亲眼目睹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2F运载火箭震撼升空,送第二批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见证航天员荣耀出征。本次码高航天研学营提供的是火箭发射全景参观平台,俯瞰发射场,观礼VIP位置,距离发射塔只有1。8公里!感受声音与视觉带来的双重震撼。中国x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下方,有直径9米深18米的导流槽和蓄水池,导流槽将火箭尾焰导向侧方蓄水池,防止尾焰倒卷烧毁火箭,蓄水池则用来吸收发射时的热量并中和燃烧生成的有害物质,火箭发射瞬间就可以将下方存储的数百吨水蒸发殆尽!近距离观看更加雄伟壮观,孩子和家长们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据媒体报道,本次是中国载人航天今年第二批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据悉此次航天队伍将由三名宇航员组成,其中一名为女性宇航员,这将开创我国女宇航员的新历史。在此次航天任务中,他们将在空间站停留6个月的时间,完成空间站关键技术的相关验证工作,为下一步的空间站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实的感受卫星发射能极大地撼动孩子对航天成果的认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让孩子真切体会科学的力量,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以注重事实、逻辑分析、质疑和验证为方法论的科学思维!航天营接下来的安排也非常丰富且有意义。

  在近距离观看十三号载人火箭发射后,研学营的家长和孩子们走进神秘的基地探索,见证中国载人航天发射中心。大漠戈壁中国开辟走向太空的起点1958年,x东北的戈壁荒滩上开进了一支部队,一座航天城拔地而起!成为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世界三大发射场之一;先后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发射、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第一次"一箭三星"、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等。。。我们将在这见证航天员出征。

  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游览载人航天发射架、火箭组装厂房、测发指挥控制楼。熟悉了基地环境,在飞向月球全景平台参观,俯瞰整个发射场,看到了雄伟的发射塔架,并留下合影。

  在参观历史展览馆的时候,专业老师分享了一个航天研发的见闻趣事:在缺资料、缺设备的困境下,白天,科技人员顶着烈日扛水泥、搬砖头、打地基,进行各项建设;夜里,守着煤油灯啃书本、画电路图,拿着用罐头盒、三合板制作而成的简易模型展开研究。

  经过基地的参观,孩子们早已对火箭的外观部件非常熟悉,制作火箭模型,需要动手和脑力思考结合,孩子们在组装过程中培养结构和推理思维,与同伴的合作还能让孩子的信心和成就感倍增。

  在学习之余,研学营的家长和孩子们也没有错过x当地的特色景点-金塔胡杨林。

  漫步在如潮如汐,漫无际涯的金色胡杨林中,沉浸在金色幸福的遐想中,亲临其境,领略胡杨神奇的韵美,看到了胡杨品味了沧桑之美,领略了胡杨的顽强,感悟生命的绝唱。

  “航天梦”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骄傲,码高与x卫星发射中心共同发起的“万里神舟闯星海”航天研学营是一次圆梦行动。

  火箭少年团走进航天航空科技研学,在这里的亲身经历虽然短暂,却也弥足珍贵,不但亲眼见证了卫星发射,还了解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在团队中培养了集体意识,也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伴随着耳边巨大的火箭发射轰鸣声,一同见证这一生命中独特体验,值得深深铭记!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六】

  自古以来,人类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遐想,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与传说。我们的先人们脚踏在大地上,仰望着天空给他们设置的极限。

  但是无论怎么样的限制都无法阻挡人类探索的脚步,1969年,人类踏着嫦娥曾经走过的道路,飞向了传说中的广寒宫。而到了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在浩瀚的`宇宙中创建出一个自己的“广寒宫”——空间站。随着神舟十三号的一飞冲天,完成了不可能的径向对接,中国航天人的奋斗,使中国航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继北斗卫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壮举。

  曾经的我们创造神话与传说,现在的我们就是神话与传说!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七】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在x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我也一样。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真是有趣啊。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啊!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一个水袋。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八】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13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9603.html
走到天宫上看一看直播课观后感模板参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