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写作 >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帅气的书包范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小伙伴们。

篇一: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目的】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语文国家课程标准)】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学会书写其中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能力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

【课堂设施需求】

投影仪、电脑平台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师生各自回顾学过的黄山风景的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风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边读边想,通过读、想、看等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阅读反思、情感体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设计】

1、以旧导新,扣题引入:

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黄山奇石》,共同感受景色秀丽、风光迷人的黄山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2、初读感知,让学生带着阅读要求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攀”“辫”“勇”要注意字型特点和字义的联系。“假”要注意字中的部分笔画;“颤”“奋”“并”要注意读准字音。

3、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文章为什么用“爬”而没有用“登”。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深入读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6、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内容】

1、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把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和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小报。

【构建模式】

这篇教学设计在运用课本资源的同时又拓展了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上有关黄山、天都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了直观感受。课后拓展注重了课内课外想结合。

篇二: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⑴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⑵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⑶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重点指导读懂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句子抓住“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在云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吗?”体会“我”天都峰的高。

抓住“石级上边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从天上挂下来的”体会天都峰的陡。从而理解爬天都峰的困难,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最后爸爸说的话引导结合上下文理解。

⑷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第二课时

1、复习字词,学习书写。

2、指导朗读,直抒胸臆。

3、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⑴广泛阅读,明确意向:

分别从“游黄山”和“榜样的力量”两个专题展开。

⑵深入阅读,收集信息。

⑶协同作业,各展所长。

⑷展示作业,引导反思。

篇三:《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笔陡、奋力、终于、居然、汲取力量”等词语,体会词语的表达作用。

3、 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4、 积累语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

1、 指导书写“爬”字,并正确认读“都”字。

2、 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课文。问题:

(1) 天都峰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2) 和谁爬天都峰?什么时候爬天都峰? (3) 爬上去了吗?怎样爬的? (4) 爬天都峰时遇到了什么事? ???? ???? 二.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要求:

1、 读准生字字音,勾画词语(好词、生词)和句子。

2、 思考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下来。

3、 学习小组交流。

此过程学生至少要自读课文3-4遍。

三、讨论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自然段:知道何时、何人、何事。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读课文,想一想:天都峰什么样子?“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陡”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

2、理解词语:笔陡 似乎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学生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陡。

(三)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读出说话人的语气,符合人物年龄身份。

(四)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

1、理解“奋力”一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动作演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五)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终于”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出自己的体会。

(六)阅读课文8-10自然段:

1、读文思考:老爷爷为什么有勇气能够爬上天都峰?我为什么又能爬上天都峰?用爸爸的话怎么说啊?

2、理解词语:居然鼓舞\汲取力量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写字课本书写,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摘抄课文第2自然段,诵读积累。

六、作业:本课配套练习册。

篇四: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难点:

理解课后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3课,这节课来深入理解课文。

(师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生质疑。或从读题中发现错误。

2、释疑:“爬”和“登”不一样吗?(生答)就用“登”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小声地读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改课题“爬”,齐读课题。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二、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

1、听读:其他同学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脑中的“图画”。出示图片。在你脑海中出现了吗?

2、自由读:那我们再加深一下印象。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拿出笔,边读边圈点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在读中仔细体会。

(1)师: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高”——板书。高到什么程度?你能读出来吗?评。——创设情境,指导再读——生练读。

▲ “陡”——板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读)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更能体现它的陡呢?——演示法或举例体会“挂”——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生读,评。

▲ “我”的心理感受怎样?(板书:犹豫)

(2)齐读。谁能把这段完整地读一读?想读的都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吧。板画天都峰。

3、引导质疑:面对着又高又陡,看上去就让人发颤的天都峰。文中的小朋友最后爬上峰顶了吗?快速扫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结果的句子。!(板书:终于)

师:从开始的犹豫到最终爬上峰顶,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师板书:?

———小结:“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1、现在就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围绕这个问题

(1)把你感悟最深的句段,画一画,仔细读一读。(巡回指导时提示: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2)小组交流。屏幕出示:先概括“我”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再具体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汇报。

2、师:谁能代表小组来说说你们的体会?(以下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现—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一)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生答,师:其它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板书:鼓舞。

谁能具体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爬山前(第一次)对话:(生具体答)追问:怎样的一位老爷爷?你能读出来吗?这一老一小互相说了什么?指一桌来读。

屏幕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自由读:从一老一小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也”(屏:变色)——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评读。同桌合作读。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对”(屏:变色)——下定决心。怎么读?(坚定些)——指名读,评—齐读。

●这一组从爬天都峰前他们的对话看出是老爷爷鼓舞了我,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读“我”爬上峰顶后说的话(屏幕出示)同意吗!

(二)启发想象:体会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通过刚才的对话,我们知道,“我”是受老爷爷的鼓舞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那么老爷爷呢?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读老爷爷的话。(屏幕出示) 换词法理解“居然”

(2)自己读一读,从老爷爷的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师:在小朋友的爬山鼓励下,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敢爬天都峰了。

●2、 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现在老师把这一老一小爬上峰顶后的对话放在一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师提示)

回答:

(1) 都有“勇气”。(变色)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2)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其实是在?—互相道谢。追问: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现在你知道了吗?板书:互相(鼓舞)

3、师指导读第二次对话:这一老一小在互相鼓舞下,都能鼓起勇气爬天都峰了,那么爬上峰顶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你能试着把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一桌读,评(导读)—同桌练读——全班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

●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爸爸说了什么呢?

(1)指名读爸爸的话(屏幕出示)

(2)自己默读一遍,体会一下。“汲取”是什么意思?“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有什么意思?现在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三)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爬山的艰难)

过渡:有了互相鼓舞,有了决心,这一老一小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么?谁能具体说说?

(1)“我”是怎么努力的?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6、7段——你有什么感受?(爬山艰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一画。

(2)▲“奋力”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读出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呢?指名读齐读。

▲想象一下“攀着铁链”“手脚并用”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做动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多危险,多艰难啊!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

▲句末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3)体会用词:下面老师接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问:发现了什么?▲少念了个“终于”。——没有它不行吗?请你自己对比着读一读(屏幕出示两句话),体会一下。——指生答。——这个终于用得多好啊!这句话该怎么读?(前面艰难,重而慢;后面高兴,轻而快)谁来试试?——评读——谁能用“终于”说一句话?

(4)齐读这两段。

师:文中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

四、总结全文,再读中心句,升华主题,明白道理。

1、开始你们提出的问题:这一老一小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现在大家明白了吗?那么,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总结一下?

2、师:课文最后爸爸笑着说的话也是对这一老一小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爬上险峰的赞扬,让我们也学着爸爸,笑着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小吧!(屏幕出示,齐读)

3、从爸爸所说的话中,你还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活动。课文结束了,可故事还没有完、

教师引导:(屏幕出示)“我”和老爷爷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篇五: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版《语文》第5册第10课。

知识目标:

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天都峰险峻的句子。

情感目标:

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会认“陡”、“攀”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两个生字。

2、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解题

出示天都峰的图片:小朋友,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天都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读好后,让他们再次读一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

3、老师觉得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琅琅的读书声了,谁愿意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4、指名读,给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简介鲫鱼背。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指名说“我”是怎样的人?课文是怎么描写老爷爷的呢?(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三、再读课文,体会“险峻”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呢?请你们读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你画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指出从哪些词能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和从天上挂下来,并进行解释。

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的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霄啊!(生齐读。)

第二句: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这么笔直陡峭的天都峰下,他会怎么想?

他的心里直——发颤。你能给发颤换个词吗?

四、三读课文,体会“艰难、互助”

1、此时小朋友的心里非常害怕,那最后有没有爬上去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谁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峰呢?(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吧。

2、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当小朋友和老爷爷见面时,他们彼此都问了对方同样的一个问题,请你们找出来。

指名说,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吗?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吗?

一组互读对话,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并不平静的内心,他们在问对方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他们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决定克服困难,爬上去,所以老爷爷也点点头。

3、师生合作读课文3~5自然段。

4、他们说爬就爬,瞧,作者爬得多用劲!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读,哪些词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劲呢?圈出来。

5、朗读:这么险峻的山峰,小小年纪的我却能克服困难,坚持爬上去。谁能读好这个句子呢?

6、引读:老爷爷也会和我一样,奋力 ,一会儿 ,一会儿 。

7、我和老爷爷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会互相说些什么鼓励的话?

8、听了彼此鼓励的话,他们坚持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齐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下来。

五、总结课文

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顶。相信爬到峰顶后的这一老一小会无比的喜悦,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分享吧!

反思:

中年级是过渡阶段,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还应该注重字词的教学。在揭题环节,我就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写题目中的生字“爬”、“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我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抓住“笔陡”这个词语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通过换词进行理解。

扎扎实实背句子。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学习语言需要适当的记忆。学生积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25263.html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