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写作 >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4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4篇】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篇一

科目:数学

教师:钟芳远

班级:二(2)班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出示几张动物的部分照片,学生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动物正面照片。

从部分图片我们的确很难确定,当同学们看到前面就认出来了,是这样的吗?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驴。小朋友们,喜欢这只玩具小驴吗?它可爱吗?

小朋友想一想:你坐在玩具小驴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驴,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坐在你的位置上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玩具小驴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驴,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下面咱们换换位置再观察观察。

现在你又看到玩具小驴的哪个面呢?这回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通过我们前面两次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吗?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学生闭眼想:在正面、侧面、背面能分别看到玩具小熊的什么?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一张照片,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具体的观察位置在哪儿?是在玩具小熊的什么面拍摄的?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站到玩具小驴的那个面吧!

活动二:跑动找位置

老师拿出很多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驴照片,任选其中的一张,请学生根据照片想想拍摄的位置在哪儿,并快速的站过去。

刚才咱们不管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换了位置以后,都只能看到了玩具小驴的一个面。如果能让每个小朋友全面地看到小驴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玩具小驴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

四人换座位。

也可以把小驴转一转。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小亮他们也有一个玩具——恐龙,让我们看看他们看到的是恐龙的那一面吧。

课件出示摞书的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吗?请小朋友拿出课本,自己动笔来连连线吧!

课件同步出示图片,展示连线的正确答案,集体反馈。三位小朋友正在观察一辆小卡车,他们所站的位置都不相同,在他们的位置上分别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呢?

四、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篇二: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篇二

设计意图:在设计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咬文嚼字,比如书上是这样写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在品味这段话时,有些学生会注意到“一般”这两个字,从而提出“为什么一般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不用质因数去除行不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向别人求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数去除,不过习惯上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一字一句均需斟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 ,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 )。③10的约数有( )。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约数,现在来看两个数的约数。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8、12的约数来。

(2)观察并回答。

①有无相同的约数?各是几?

②1、2、4是8和12的什么?

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

(3)归纳并板书

①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

②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8 1 3

2 4 6 12

8 和12 的公约数

(4)抽象、概括。

①你能说说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吗?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6页里有关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2.学习互质数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 www.niubb.net 约数来: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这几组数的公约数有什么特点?

(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

(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

3.学习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 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从18和30分解质因数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约数吗?

②18和30的公约数就必须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③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④18和30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是哪些?(1、2、3、6(2×3))

⑤最大公约数6是怎样得出来的?

(4)归纳板书。

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6是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

(5)求最大公约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为了简便,我们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如: 18 3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合并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④为什么不把商也连乘进去?

(6)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讲每步是怎样做的,最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8页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四的1、2、3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十四的12x题。

课后反思:教学"求最大公约数",课本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及一个"做一做",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之后,让学生讨论质疑其它二例时,学生A就提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差。"教师问:"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说:"按照课本的三个例题: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90和72的最大公约数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约数是20。"还真是呀!学生们很惊讶,教师了解到学生错误结论的由来,但不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首先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接着又向学生指出:"是巧合呢,还是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学生为了验证,纷纷举例演算,就连平时较少开动脑筋的学生,也算得很起劲。过了一会,小B第一个发现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约数就不是它们的差。教师又及时把这一信息交给学生,学生的研究热情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下课了,大家的讨论还在继续着,并且乐此不疲。他们为了探求"规律",愉快地做了几十道求最大公约数的练习,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在教师创设的途径中,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孜孜以求,为学业成功更努力学习。

篇三:习题设计 篇三

1、题目设计

2. 题目解析

篇四: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篇四

观察物体

郑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2个简单物体组成的复合物体的形状。

3、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所有的面。教具:大药箱、圆柱体、球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幻灯)

2、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

3、这幅呢?这幅呢?

4、肯定认识它吧,这张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到的?这幅呢?这幅呢?

5、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一个物体,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6、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例1教学

1、出示大药箱。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可以同时看到箱子的哪几个面?

2、总结: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如果我从药箱的正上方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4、如果我从药箱的左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5、如果我从药箱的正面看,想想,这样我可以看到哪个面?用示意图画一画。

6、总结: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长方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状与图案。

三、小组合作交流

1、把4本数学课本叠起来,也可以当作长方体,四人小组合作,分别说一说从上面、左面、正面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和什么图案?并画出简单示意图?

2、交流汇报。

四、巩固拓展

1、出示圆柱体,想一想,从圆柱体的正上方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动画演示。

2、左面和正面呢?动画演示。

3、再出示球体,想一想,从上面、左面、前面看到的样子,画出示意图。

4、交流汇报。

5、动画演示。

6、从三个方向去观察物体可以正确的认识该物体,如果只是从1个方向观察物体就可能发生偏差。

7、动画演示“从正面看到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怎样的物体?(正方体、长方体、方锥)

五、总结

1、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应用。你看到过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30749.html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4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