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范文 >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

  《八佰》是由导演管虎执导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影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孤军奋战固守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一】

  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日军侵占上海,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作为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英勇抵抗了四天四夜。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一条x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绝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真实,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正是这种对民众循序渐进的叙述手法,从麻木愚昧到感动再到奋起抵抗,直击观众内心,很多人的眼泪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流下来的。坐着说话不腰疼的戏子开始为英雄们擂鼓呐喊,平时吊儿郎当的赌场小伙儿明知必死无疑却要冒死过桥送电话线,隔岸看戏的洋人拿起枪加入抗日的队伍……这些鲜明的反差无不催人泪下。

  然而《八佰》的爱国,又是一种极受争议的爱国,正如黄晓明出演的特派员所说“他们的热情,改变不了战局”,与其无谓的牺牲,不如退避三舍,韬光养晦,但是如果不是这一场场看似实力悬殊的顽强抵抗,怎么能激起四万万国民共同抗日的热情,如何能取得伟大胜利?所以八百战士的这一场战斗,是必输和必要的战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电影终归是电影,有太多无法表达的东西,也有太多经过艺术处理过的情节,战士们浴血奋战更像是一场做给全世界的表演,冲桥片段也略显浮夸,活下来的人都被关进租界的战俘营……尊重客观史实很有必要,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运用一些处理手法也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我们欣赏了一部好的作品,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二】

  前几天去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全程两个半小时,看得我热血沸腾。由于坐在第一排,所以不论是声音还是画面都极为贴近,身临其境般,似乎给我一杆枪,我都准备战斗了。

  下面,我就不从政治角度来谈观影感,单从一个观影者的感官角度来谈一谈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悟。

  01、历史背景

  先阐述一下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1937年8月13日,淞泸会战爆发。日军在上海发起主动攻击,8月14日,x政府发起反击。在会战后期,孙元良为了保存实力,仅仅留了88师534团一个营的人留守四行仓库与日军周旋、抗衡。敌我力量悬殊,这么做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得到国际的支持援助。

  02、电影名字的含义

  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其名字“八佰”感到疑惑,并不知其意。后来认真看完这部电影,从谢晋元的口中我才略知端倪——八佰壮士!虽然实际上只有420余人,但谢团座为了迷惑和威慑日军,于是对外宣称有八百人。依我拙见,这也从另一方面突出说明了这四百多壮士的战斗力一个顶俩。

  此外,这部影片的片名题字也是别有用心地采用颜真卿的书法结构,给人以视觉冲击,让人印象深刻。

  03、一座桥,两个世界

  电影里一座桥隔着两个世界——租界和四行仓库。租界,歌舞升平,一片繁华;四行仓库,炮火连天,血染天地。一个天堂,一个地狱。看到这种场景,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商隐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04、端午、老算盘、兵油子、瓜怂

  影片中欧豪饰演的端午,张俊一饰演的小湖北,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姜武饰演的瓜怂、王千源饰演的兵油子都各具特色。端午从一个畏战想家的新兵成长为英勇奋战的壮士,这其中是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啊!战友们牺牲和战事的险峻让他逐渐意识到:国都快没了,哪还有家?老算盘从头至尾只想着逃生,“我只会算盘,不会打仗”、“日本人是要有人打,总该有人护在这,我佩服你们,你们都是英雄,但,我不想。”老算盘在面临严峻的战争时选择退缩、逃避,他是这一类人(懦弱、自私)的代表,也衬托出那些壮士们的英勇。但毋庸置疑的是,老算盘这类人也有活下去的权利。兵油子本来就是一个精锐兵,只是打了败仗后的他一时间显得很颓废。不过很快他就振作起来了,成为杂牌军的班长,最终英勇牺牲。瓜怂这个称号是兵油子给起的,并一直这样叫他。瓜怂最开始的表现确实很怂,很弱,他跟老算盘一样,千方百计地想要逃命,不过后来他渐渐苏醒了。最后他在四行仓库楼顶挥舞大刀唱《定军山》,这一幕赢得了兵油子一干人的尊重,也赢得了屏幕前的我们的尊重。

  05、身背炸药跳楼

  影片中有这么一幕场景让我热泪盈眶: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群壮士们身背炸药,跳楼攻破日军钢板阵,摧毁他们的防线,一边跳一边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有些喜欢杠的人就要说了:“为什么不把炸药直接扔下去或者绑在其他物体上了?”因为炸药不足以冲破日军的钢板阵,而且在那种极其危急的时刻,根本没时间到处找有重量的物体,他们只好选择身背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友军拼出一条血路。

  06、护旗

  电影里护旗的一幕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但其中的争议也很大,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舍命去护一面旗帜,而不是多杀几个敌人。依我拙见,壮士们表面是在护旗,实际上是在护一个民族的尊严。他们在向外界宣布:上海没有被占据!我们还在英勇坚守!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魄!

  07、冲桥

  10月30日晚,统帅部下令谢晋元带领壮士们撤退到租界去,此时日军已经布下了数挺机关枪,在枪林弹雨中,壮士们冒死冲过新垃圾桥,退进租界。冲桥是必然的结果,壮士们将希望带给桥那边的人们,唤起国人们的民族魂。这也许就是冲桥的意义所在吧。

  08、白马

  一匹俊俏的白马可谓是贯穿了整部影片,一直奔跑着的白马是希望的象征,是影片中的点睛之笔。

  白马从最初的惊慌到后来的英勇,像极了端午这类人,他们身上代表的是民族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还出现了两次在古代战场上身骑白马的将军,我认为这伟岸的将军大概就是赵子龙吧。诚如山东兵齐家铭(李晨饰演)所说的那样:“关羽唱的是兄弟情义,而赵云唱的是报国。”

  租界居民们的表现也让人为之动容——

  老教授每天都在关注四行仓库那边的战事,后来把家里的金项链扔到募捐旗上,对着岸那边开枪以泄愤;“我的父亲是中国人!”一位捐赠的洋人说道;半夜背着国旗偷偷游过来的女学生;纨绔子弟刀子用命送电话线……

  “历史可以原谅,但不可以忘却!”

  但愿你别忘了,我们现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我们的祖辈用鲜血换来的!#电影八佰#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三】

  疫情之后的第一部电影,等得和电影院复工的消息一样久。

  开门见山地说,《八佰》虽然讲故事上稍欠火候,但不妨碍它是一部制作精良、演技在线的电影。

  整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短暂停火的夜晚,小湖北透过窗户向对岸望去,南岸的戏台鼓锣喧天,他脑中浮现如下画面:一位将军身骑白马、手持长枪、独立山腰,静候敌军来袭。他的面前千军万马严阵以待,他的身后空无一人,只有背后的靠旗、身上的花布单衣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战场,都不曾出现这样的场景,我却觉得这一幕非常真实,老一辈的人为什么喜欢听戏和看连环画呢?他们出生在和小湖北相似的年代,接触和了解历史的主要媒介就是戏台和评书,将平日里看的花脸彩衣的戏剧扮相嫁接到放羊的小山坡,就是小湖北脑中的这一幕。

  当艺术的浪漫与现实的坚硬碰撞在一起时,有趣的冲突就出现了,靠旗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千军万马,戏服也毫无防身护体之功用,红缨枪纵使武功盖世在火器时代也会不堪一击,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将军心中的淡定和沉着,孤军应敌、一马当先,这是怎样的一份孤勇和以一敌百的英雄主义!这就是仓库内“八佰”壮士的真实处境,没有援军、没有粮草,有的只有一份血肉之躯、一颗坚守的决心和对未知命运无尽的恐惧。

  这像极了2020年开年武汉经历的新冠疫情,封城后的武汉静止了,城中的我们处于被数据支配的恐慌中,灾难如此迫近,死亡和确诊的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我们认识熟知的朋友、亲人;信息过载、信息延迟,都会牵动武汉人民绷紧的神经;口罩隔绝了病毒,却隔绝不了恐惧,人们相互之间传递着怀疑的眼神,少消毒一分则忧心忡忡,再多的防护措施也不为过。

  面临未知的病毒,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志愿者选择逆行,签下请战书,毅然奔赴湖北。在寒冬中送来炭火、于暗夜里点燃希望。党和国家统一调度,不计成本和代价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火神山、雷神山就在离我家十几公里的地方拔地而起,方舱医院争分夺秒的改造完成,医疗界四大天团会师武汉的消息让我热泪盈眶,一批批医护用品和物资发到武汉,一截截确诊人员数据降下来,志愿者和团购群活跃了起来,静止的武汉又恢复了生机。

  医疗队顺利完成使命踏上归途,历经苦难的武汉人民自发拉起横幅、准备礼物、欢送他们,口罩也挡不住我们满脸的笑意和满心的感激:你们,就是湖北和武汉人民2020年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真实的战场其实一点也不浪漫,你既没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勇气和智谋、也没有黄忠定军山气势如虹的开挂剧情,你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火中取栗、螳臂当车只为搏一个概率,为此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默默无闻、殚精竭虑,付出的代价不单有健康甚至还有生命,为坚持胸中的那一份孤勇,值吗?

  “八佰“和疫情中的每一个逆行者都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四】

  华人皆如此,倭寇岂敢——题记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掀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同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这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一边繁华美丽、歌舞升平,一边是炮火猛烈,断壁残垣,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一河之隔的人,却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希望渺茫,依然坚持战斗;明知此去不回,仍抱着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明知一去难见妻儿,仍愿为国捐躯……没有人想要牺牲,却有人为了和平,不得不牺牲,国难当头,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其中。八百壮士用行动证明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生为蝼蚁亦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仍有不屈之心。

  电影中,租界里的人看着八百壮士浴血奋战却无能为力,现在的我看着那段黑暗的历史心潮起伏。电影展示的不是全貌,却也撕开了历史的一角,从中我看见有希望,从那无奈无助、无尽的黑暗中孕育。

  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血性一直如此,八百壮士代表的不只是战争的惨烈,更代表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

  没有战争不惨烈,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面对新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少,我们可以多了解那个黑暗的年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忘先辈为和平作出的牺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要铭记历史,毕竟,历史不是简单的白纸黑字,它是鲜活的记载,未来的灯塔。我们应该学习八百壮士的炽热的爱国之情,为将来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添上自己的一笔。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五】

  电影《八佰》取材于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抗日历史故事。实际上只有四百二十人参加了战斗,为了壮大声势,谢晋元副团长对外号称有八百人,此即“八百壮士”的由来,就是这“八百壮士”用智慧和勇气抵抗日军四天四夜进攻的故事。

  随着一声警报声响起,一支来自民间的保安团的队伍从田地里走出,到达上海。这时狂风肆虐、暴雨如注,上海的闸北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电影开始了,战斗也打响了。

  四行仓库的一边是富丽堂皇、声色霓虹的“天堂”租界,另一边是战火纷飞、一片狼藉的“地狱”战场,中间隔着x河,一座桥把两边连了起来。

  在战斗中,日军为了寻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护下,拼命的挖掘墙洞,企图在墙内安装炸药把墙炸开进入四行仓库。战士们集中火力,猛烈的向日军开火,还是无法让日军的坦克停止,四行仓库瞬间危在旦夕。陈树生发现如此危险的境况,为了阻止日军爆破墙壁,他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楼上纵身一跃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这就是陈树生留给母亲的最后的话。后面的战士也奋不顾身的跳了下去,他们保卫了四行仓库的第一步入口处,他们用生命来守卫着四行仓库,为祖国而战。

  在租界的人们看到了一幕一幕英雄们勇敢战斗的场面,被战士们的勇敢、忠诚而折服,他们把家里的很多东西都送入四行仓库,药物、食品等源源不断的送来。

  伴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一面崭新的旗帜在四行仓库楼顶上屹立。勇士们矗立着,面向迎风飘扬的旗帜,敬着军礼。突然,日军的战斗机从南岸飞来,疯狂的向楼顶扫射,日军的目标就是想把旗帜打到,但是四行仓库的战士们拼死守住旗帜。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无论是生还是死他们紧紧地握住旗帜不放,要让旗帜屹立东方。旗帜就是军魂,旗帜就是民族的希望。

  电影结束了,电影院里传出哽咽的声音,包含着我的眼泪。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八百壮士”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拼尽全力,英勇抵抗。正是这种保家卫国的顽强斗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未来和平的守护者,更要铭记战乱纷飞的过去,和平来之不易。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壮士,铭记英雄,勿忘历史,共铸和平。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六】

  一河两岸,一边是租界,一边是战场,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天堂的人想去地狱,地狱的人想去天堂。人们在面对战争时产生的恐惧与不安,以及到最后,一只只手伸过铁门迎接枪林弹雨的战士的团结一心。

  这部电影不仅为我们带来视觉上震撼,更让我们受到心灵的洗礼,是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心酸无奈,还是“一个个士兵排着队,在身上绑满炸弹,纵身跳下用血肉之躯和敌寇同归于尽的震惊动容,让我们看到在那个年代战争的残酷无情、军人的拼死力争、宁死不屈。

  和平时代的我们无法体会到战争时代的残酷。在那样的艰难岁月里,我们的前辈选择了战斗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个一无所有的时代仍为国奋战为国献身的烈士,每一个人都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出一份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七】

  这天,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动的抗日电影《八佰》。看后,我被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誓死护国的壮举所深深感动。

  电影讲述的是: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东北、华北依次沦陷,上海也即将沦陷,蒋介石的军队撤出上海,留下八十八师希望得到国际的支持。小湖北和他的哥哥、叔叔本是一个军队的军人,被日军冲散。来到背靠租界的四行仓库,却意外被正在巡逻的八十八师的团长谢晋元抓了个正着,误以为是逃兵,和他的哥哥在仓库里经过了种.种磨难下渐渐成长为英勇的战士。后来,小湖北的哥哥因为扫射日军的飞机而受了重伤,抢救无效死亡。小湖北也因掩护众兵将牺牲。

  看电影的时候,我时不时就会掉下眼泪。尤其是将士们眼看仓库即将失手,奋不顾身的在自己身上绑好炸药,边大叫着:“中国万岁!”边跳下去炸死敌人时,以肉身捐躯护国,我完全就哭了起来。那可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就在一瞬间变没了。这是多么强的民族意识啊,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看完电影,我不禁沉思起来。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那些将士们换来的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努力让我们的祖国很强大。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八】

  昨天晚上和同事一起去看了电影《八佰》,今天想写一点看这个电影的感受。

  电影的大背景是在日军入侵上海的情形,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整个电影内容让人看着还是很热血的,河对岸的灯红酒绿和这边的一片狼藉和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理状态刻画的也入木三分,故事人物特别多,每个角色都是“小人物”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唯唯诺诺,想当逃兵,一步步的在队伍顽强的抗战、殊死拼搏中被感染,成长成为用身体挡住日军一次次突袭的军人。

  整个战争场景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感觉的的确确就像是真实的场景。武器装备的悬殊和中日两国军队素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它不需要用第三人称旁白的表现手法,从战斗的过程中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战争太残酷了,国军表现的特别顽强,誓死保卫国民党旗的那一段很燃。

  机枪连轮流抱着炸弹往下跳穿透日军铁桶阵的这部分,表现的太好了,直接戳中了我的泪点,情不自禁的流下两行热泪。正如电影里面说的,倘若所有中国人都抱着这种必死的信念去御敌,何愁有外敌。(原话应该不是我这样说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谈到这个,我觉得看历史总要从中感受点什么。为什么国军那时候好几百万的军队打不过只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日军呢,这个真值得深思。中国人民得团结起来,我们是一个拥有5000年传承的泱泱大国,如果所有中国人拧成一条绳,何愁别国来欺负我们。

  最近美国经常在外交媒体上对中国发难,作为每个中国企业,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站起来了。我们背后的国家很强大,但国家之强大,需要我们国人来充实它,建设它。不仅仅是在军事上,更应该在技术、科技、文化等方面一步步走向国际的领先,相信不久的将来,再不会有其他国家敢拿中国说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2154.html
学生观看《八佰》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