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范文 >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

  结合经典的心理危机案例和自身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危机干预的谈话策略以及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且鲜明生动的阐述。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一】

  通过此次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危机案例,让我认识到一线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危机事件的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丰富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以“稳、准、狠”的工作态度与思路来应对。“稳”就是要工作思路清楚,遇到危机事件,一线学生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了解详细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和家长了解事件背景。“准”指的是学生的情况一旦经医院或者专业人员判定,情况确定,立马让学生家长接回家重点监护,“狠”指的是危机事件不过夜,必须24小时监护或者立即处理,不留隐患。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总结来说,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九点:1.付出任何努力让个案放弃他所选的方法;2. 减压,评估导致自杀想法的应激源,设法处理;3.要打破保密原则,而且要通知其家人或朋友(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如遗书等);4.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建立一条[生命线](电话保持畅通);5. 和个案订不伤害协议;6.立即处理;7.尽快约定下次访谈时间;8.制定行动计划;9.随时可用电话联络到。本次培训是我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此次培训告诉了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学院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多提供一些诸如此类的高质量的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2.做好自杀风险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3.自杀风险的警示主要有4个:1)自杀计划的特性,越详细越危险;2)自杀方式的杀伤力,越危险,自杀风险越高;3)选用未完成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帮助当事人寻找替代自杀的方法);4)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家人和朋友都是可以利用得资源,身边有人可以避免当事人自杀)。 4.康复后的个体回到生活环境后一定要解决“社会支持”问题,解决问题远不如建立关系重要。5.心理干预必须要团队协作。在干预团队中,学校领导充当“司令员”角色,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担任“参谋长”角色,学生工作者担任“主战部队”角色,精神科医生及医院担任“攻坚部队”角色,学校保卫部门担任“辅助战斗部队”角色。 6.发现自杀危机事件时,院系必须做两件事:通知学生父母前来、对当事人给予24小时监护。总的来说要树立起重事先预防的工作理念,从源头抓起,平时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恋爱情感,人际交往、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化解压力。7.通知父母,父母均不能或不愿意前来时,我们务必要求家长授权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一定可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联系家长时,我们要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情况;不让家长告知学生要到学校事宜,不要提及学校发生的事情;向家长保证,在家长到校之前,我们会安排24小时监护保证当事人安全。

  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二】

  本次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线上学习,收获满满。

  1、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办法,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1、讲座方式比较合理,并贯穿有模拟练习,增强了讲座效果,实操和小组讨论能让学员得到锻炼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新知识的讯息,如简快重建法,讲课与互动良好结合,小组演练,探索讨论,现场气氛调动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大家提出的问题,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组织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我认识到在报道危机事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利用官方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持续提供最新消息,这样做能够有效阻止谣言四起。

  2. 对(自杀)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不宜过于详细,尤其是不能包含细节,避免有人效仿。因为诸多事实表明,媒体报道的(自杀)细节越多,(自杀)模仿行为就会越多。

  3. 发布的信息要客观真实。

  4. 发布信息时不要将焦点关注在事件的起因上,而应该将焦点放在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上。

  紧接着,徐博士又从为洗刷“死亡之桥”而改造后的韩国麻浦大桥高自杀事件讲起,向我们阐明了自杀的著名效应、模仿效应和呼救效应,同时也告诉我们: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院系辅导员的作用甚为关键,做好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识别心理危机事件,并做好信息上报至关重要。

  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危机中的人章节:让我很形象深刻地认识到:

  1.失恋只是自杀的诱因,其核心原因来自家庭。

  2.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很重要的是重新获得关心与界限。

  3.有儿童期虐待和家庭功能失调、强奸与性侵犯的人属于高危人群。性侵创伤后,当事人一般会有压力减少行为:自毁行为,无节制地狂欢、发泄,过度地和不适应地性行为等。

  4.在处理群体性的PTSD时一定要团队工作,做到彼此相互支持、及时督导,否则很快就会崩溃,出现替代创伤。

  第三讲: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

  树理论对自杀风险个案评估的有效性高达90.1%,远高于MMPI的有效性(26.2%)。他把一个人看做一棵大树,树根是指家庭与依恋关系,树干是指社会支持和信仰、价值观,树叶是指成就感、自我实现,阳光雨露是指社会环境。

  我认识到了:

  1. 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的人曾有过尝试自杀。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曾有自杀尝试的学生信息,并给予高度关注。

  2. 心理健康与性格外向、内向无关,性格奔放活跃的人也可能出现问题;性格外向的也会有抑郁,是常被我们忽视的微笑抑郁或阴性抑郁。

  3. 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这是错误的。谈论或关注自杀十之八九是一个呼救的信号,我们应该科学决断,不能自欺欺人。

  4. 考试、失恋不是心理危机的根本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才是根源。

  5. 有自杀倾向的人恢复正常时,危险并没有结束,心理危机者往往经历一个“挣扎—呼救—平静”的过程,平静期往往是最危险期。因此,对于刚康复出院的病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干预。

  6. 心理干预是干预者不能回避自杀等敏感问题,需要用坦诚和专业与被干预者建立信任关系。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并不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

  7. 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杀,他人则通常无法控制。这种认识错误的,因为没有谁真的想死,自杀成功的人多是因为身边没有人制止,或者没有人可以求助。在我国,人没有自杀权,阻止他人自杀不属于侵权行为。

  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危机个案处理办法。具体如下:

  1. 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不管危机个案在哪里,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当事人的生命安全,打探当事人的地点、通知他的紧急联系人,确保他的身边有人,暂时打消自杀念头。

  2. 做好自杀风险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家族有精神病史、身体久治不愈无比疼痛、人际关系问题、被抛弃或被拒绝、丧失、工作和经济状况差,使用网络等媒介发表自杀相关文章、诗句、说说、日记、艺术作品等发布自杀信息时,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做好监视。

  3. 自杀风险的警示主要有4个:1)自杀计划的特性,越详细越危险;2)自杀方式的杀伤力,越危险,自杀风险越高;3)选用未完成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帮助当事人寻找替代自杀的方法);4)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家人和朋友都是可以利用得资源,身边有人可以避免当事人自杀)。

  4. 根据评分进行判别其自杀风险高低。如果是0-2分,则可以让当事人回家,需要进一步观察随访;3-4分,则需要报告院系领导、院系辅导员,密切观察随访,24小时监护,24小时候再做评估,可联系家长;5-6分,报告院系领导,院系辅导员,做好密切观察随访,通知父母,送精神科门诊或精神科会诊,24小时监护,强烈建议住院治疗;7-10分,通知父母,立即住院。

  5. 康复后的个体回到生活环境后一定要解决“社会支持”问题,解决问题远不如建立关系重要。

  6. 心理干预必须要团队协作。在干预团队中,学校领导充当“司令员”角色,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担任“参谋长”角色,学生工作者担任“主战部队”角色,精神科医生及医院担任“攻坚部队”角色,学校保卫部门担任“辅助战斗部队”角色。

  7. 发现自杀危机事件时,院系必须做两件事:通知父母前来、对当事人给予24小时监护。

  8. 通知父母,父母均不能或不愿意前来时,我们务必要求家长授权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一定可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联系家长时,我们要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情况;不让家长告知学生要到学校事宜,不要提及学校发生的事情;向家长保证,在家长到校之前,我们会安排24小时监护保证当事人安全。

  9. 家长不同意授权,也不前往学校时,可要求家长发个《免责声明》,并注意全程录音。如若家长也不同意发免责声明时,我们可告知家长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内容,告知家长我们可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10. 24小时监护是指分分秒秒都在视野范围中。安排监护房间时,尽量选择一楼房间,房间内无煤气,无刀具等锐器;陪护人尽量选择有责任心的并且与当事人关系要好的人来做;陪护人分分秒秒看护,不让当事人离开视线,重点看管好门、窗位置。

  我感受到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九点:

  1. 付出任何努力让个案放弃他所选的方法;

  2. 减压,评估导致自杀想法的应激源,设法处理;

  3. 要打破保密原则,而且要通知其家人或朋友(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如遗书等);

  4. 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建立一条[生命线](电话保持畅通);

  5. 和个案订不伤害协议;

  6. 立即处理;

  7. 尽快约定下次访谈时间;

  8. 制定行动计划;

  9. 随时可用电话联络到

  本次培训是我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两天的培训告诉了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组织提供的培训机会。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三】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基础教育学院斯拉夫语相关专业的培训之后,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次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教导,结合培训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

  (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 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 经过这次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

  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

  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

  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培训中说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此次培训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四】

  本次学习的收获:

  1、通过这次在x省第四人民医院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和心理创伤者使用保险箱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1、讲座方式比较合理,并贯穿有模拟练习,增强了讲座效果,实操和小组讨论能让学员得到锻炼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新知识的讯息,如简快重建法,讲课与互动良好结合,小组演练,探索讨论,现场气氛调动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社工所提出的问题,与社工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社工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社工过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社工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医院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五】

  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学生干部心理培训活动,培训以开展讲座的形式进行,从心理健康专题的讲说中,我懂得了学生干部如何应对心理压力,自信风采,为自己喝彩。也更深刻的明确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作为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以及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方法等,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这次学生干部心理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 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要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 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六】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A,男,大四学生,先天性运动神经受损,走路行动不便,性格比较好强,敏感,有些自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大一入学起,一直关注该生状态,经常与其进行谈心谈话,鼓舞士气。

  二、个案情况介绍

  11月2日21:52,该生所在班级团支书、班长打电话向辅导员反映情况,说小A给班级李某打电话说自己要跳楼,现在找不到人,打电话拒接。得知消息后,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往学校,同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情况,并联系学校心理中心。同时,立即采取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第一,安排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在寝室周边各教学楼寻找,同时继续拨打对方电话,并通过微信、QQ、短信等方式发送鼓励的话语,希望大家的关爱让他情绪慢慢稳定,并意识到还有许多人关心、爱护着他;第二,立即联系小A的家长并告知其具体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该生于22:04接听了同学的电话,告诉了他的情况和具体位置,最后在北五宿舍楼楼下寻得该生。

  学生干部将该生护送至辅导室,辅导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始末。作为班级生活委员,小A替班级预约了“液压实验”,本以为是为班级服务,是件好事。但是班级张某向其抱怨时间选的不好,竟然选在了周末,影响大家考研复习;随后,李某对于分组上实验的事情搞不明白,也来质问他,说他没通知明白,小A感到很委屈,本来自己也考研,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去给大家约了实验,结果不但没人感激,还遭受埋怨,心理很苦闷,很难受,想不通,过不去这道坎儿。辅导员第一时间对小A心系整个班级,主动为大家选课的事情给与赞赏和肯定,并且对其在内心极度痛苦的情况下能够接同学电话,放弃轻生的行为表示佩服和欣慰,并询问该生当下的感受。听到老师的话,小A留下了眼泪,连连向老师道歉,让老师担心了,继续询问该生之前是否有过轻生的想法或行为,该生表示没有过行为,但是有过一次轻生想法,原因是上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多知识都不会,估计考研也考不上,觉得眼前的生活很没意思,想到了死,但只是一闪念的想法而已。经过进一步的交谈了解到,李某已经向其道歉,并且曾经说过“你打我、骂我都好,只要你不再难受了就行。”这类的话,但是自己还是不能释怀,“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鉴于该生不止一次有过轻生想法、并且此次还有轻生行为,而且对于对方的道歉无法释怀,内心依然苦闷。辅导员决定和两名学生干部,在辅导室对该生进行临时监护,以防该生情绪再度失控,发生意外。并通知该生父母,为了保证孩子安全,尽快到校。11月3日凌晨5:33,家长到校,与家长进行交接,将事件的详细经过告知家长,把对孩子的担心与家长进行交流,并且建议孩子回家休养,尽早就医,谨遵医嘱。家长对学校为孩子做的一切表示感激,并表示定会抓紧就医。

  三、个案反思

  1、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心理委员作用

  学生干部或者是心理委员,具有发现危机的先机,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轻生想法和行为,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并且能第一时间反馈给辅导员老师,进而启动危机干预程序,为有效的处理危机赢得时间。

  2、 建立重点同学台账

  将需要关注同学进行汇总,并标明问题的种类以及关注级别,定期与其进行谈心谈话,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学生动态,动态化地进行监管,降低危机发生的风险。

  3、 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

  根据近几年的先关报道和数据统计,校园危机事件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作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一定要掌握相关的危机处理知识,尤其是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到了解、掌握、应用,处理及时、得当,

  解决大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应该按照“预防为主、应对为辅”的原则,从思想上重视,从实践中总结并积累经验,努力维护高校校园的安、稳定、和谐,让大学生能够安心的学习、生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七】

  通过此次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危机案例,让我认识到一线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危机事件的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丰富的心理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以“稳、准、狠”的工作态度与思路来应对。“稳”就是要工作思路清楚,遇到危机事件,一线学生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了解详细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告知学生家长并和家长了解事件背景。“准”指的是学生的情况一旦经医院或者专业人员判定,情况确定,立马让学生家长接回家重点监护,“狠”指的是危机事件不过夜,必须24小时监护或者立即处理,不留隐患。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总结来说,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九点:1.付出任何努力让个案放弃他所选的方法;2. 减压,评估导致自杀想法的应激源,设法处理;3.要打破保密原则,而且要通知其家人或朋友(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如遗书等);4.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建立一条[生命线](电话保持畅通);5. 和个案订不伤害协议;6.立即处理;7.尽快约定下次访谈时间;8.制定行动计划;9.随时可用电话联络到。本次培训是我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此次培训告诉了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学院提供的培训机会,也希望我们学校多提供一些诸如此类的高质量的培训。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2.做好自杀风险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3.自杀风险的警示主要有4个:1)自杀计划的特性,越详细越危险;2)自杀方式的杀伤力,越危险,自杀风险越高;3)选用未完成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帮助当事人寻找替代自杀的方法);4)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家人和朋友都是可以利用得资源,身边有人可以避免当事人自杀)。 4.康复后的个体回到生活环境后一定要解决“社会支持”问题,解决问题远不如建立关系重要。5.心理干预必须要团队协作。在干预团队中,学校领导充当“司令员”角色,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担任“参谋长”角色,学生工作者担任“主战部队”角色,精神科医生及医院担任“攻坚部队”角色,学校保卫部门担任“辅助战斗部队”角色。 6.发现自杀危机事件时,院系必须做两件事:通知学生父母前来、对当事人给予24小时监护。总的来说要树立起重事先预防的工作理念,从源头抓起,平时应该注重对大学生恋爱情感,人际交往、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化解压力。7.通知父母,父母均不能或不愿意前来时,我们务必要求家长授权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一定可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联系家长时,我们要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情况;不让家长告知学生要到学校事宜,不要提及学校发生的事情;向家长保证,在家长到校之前,我们会安排24小时监护保证当事人安全。

  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八】

  本次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线上学习,收获满满。

  1、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办法,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1、讲座方式比较合理,并贯穿有模拟练习,增强了讲座效果,实操和小组讨论能让学员得到锻炼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新知识的讯息,如简快重建法,讲课与互动良好结合,小组演练,探索讨论,现场气氛调动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大家提出的问题,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组织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我认识到在报道危机事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官方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并持续提供最新消息,这样做能够有效阻止谣言四起。

  2.对(自杀)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不宜过于详细,尤其是不能包含细节,避免有人效仿。因为诸多事实表明,媒体报道的(自杀)细节越多,(自杀)模仿行为就会越多。

  3.发布的信息要客观真实。

  4.发布信息时不要将焦点关注在事件的起因上,而应该将焦点放在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上。

  紧接着,徐博士又从为洗刷“死亡之桥”而改造后的韩国麻浦大桥高自杀事件讲起,向我们阐明了自杀的著名效应、模仿效应和呼救效应,同时也告诉我们: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院系辅导员的作用甚为关键,做好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识别心理危机事件,并做好信息上报至关重要。

  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

  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呈现出人格障碍问题为主要问题类型和工作难点。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咨询或治疗问题,而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早期创伤和寄养经历,应试教育体制等成为心理问题的越来越重要的根源。3.理想、信仰、价值观、生命价值与意义、学习价值与意义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理解危机中的人章节:让我很形象深刻地认识到:

  1.失恋只是自杀的诱因,其核心原因来自家庭。

  2.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很重要的是重新获得关心与界限。

  3.有儿童期虐待和家庭功能失调、强奸与性侵犯的人属于高危人群。性侵创伤后,当事人一般会有压力减少行为:自毁行为,无节制地狂欢、发泄,过度地和不适应地性行为等。

  4.在处理群体性的ptsd时一定要团队工作,做到彼此相互支持、及时督导,否则很快就会崩溃,出现替代创伤。

  第三讲: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

  树理论对自杀风险个案评估的有效性高达90.1%,远高于mmpi的有效性(26.2%)。他把一个人看做一棵大树,树根是指家庭与依恋关系,树干是指社会支持和信仰、价值观,树叶是指成就感、自我实现,阳光雨露是指社会环境。

  我认识到了:

  1.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的人曾有过尝试自杀。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掌握曾有自杀尝试的学生信息,并给予高度关注。

  2.心理健康与性格外向、内向无关,性格奔放活跃的人也可能出现问题;

  性格外向的也会有抑郁,是常被我们忽视的微笑抑郁或阴性抑郁。

  3.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这是错误的。谈论或关注自杀十之八九是一个呼救的信号,我们应该科学决断,不能自欺欺人。

  4.考试、失恋不是心理危机的根本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缺失才是根源。

  5.有自杀倾向的人恢复正常时,危险并没有结束,心理危机者往往经历一个“挣扎—呼救—平静”的过程,平静期往往是最危险期。因此,对于刚康复出院的病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干预。

  6.心理干预是干预者不能回避自杀等敏感问题,需要用坦诚和专业与被干预者建立信任关系。与有自杀倾向的人谈论自杀并不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

  7.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杀,他人则通常无法控制。这种认识错误的,因为没有谁真的想死,自杀成功的人多是因为身边没有人制止,或者没有人可以求助。在我国,人没有自杀权,阻止他人自杀不属于侵权行为。

  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危机个案处理办法。具体如下:

  1.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障安全。不管危机个案在哪里,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当事人的生命安全,打探当事人的地点、通知他的紧急联系人,确保他的身边有人,暂时打消自杀念头。

  2.做好自杀风险评估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家族有精神病史、身体久治不愈无比疼痛、人际关系问题、被抛弃或被拒绝、丧失、工作和经济状况差,使用网络等媒介发表自杀相关文章、诗句、说说、日记、艺术作品等发布自杀信息时,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做好监视。

  3.自杀风险的警示主要有4个:1)自杀计划的特性,越详细越危险;

  2)自杀方式的杀伤力,越危险,自杀风险越高;

  3)选用未完成计划的方法的可行性(帮助当事人寻找替代自杀的方法);

  4)在计划中帮助个案的可能性(家人和朋友都是可以利用得资源,身边有人可以避免当事人自杀)。

  4.根据评分进行判别其自杀风险高低。如果是0-2分,则可以让当事人回家,需要进一步观察随访;

  3-4分,则需要报告院系领导、院系辅导员,密切观察随访,24小时监护,24小时候再做评估,可联系家长;

  5-6分,报告院系领导,院系辅导员,做好密切观察随访,通知父母,送精神科门诊或精神科会诊,24小时监护,强烈建议住院治疗;

  7-10分,通知父母,立即住院。

  5.康复后的个体回到生活环境后一定要解决“社会支持”问题,解决问题远不如建立关系重要。

  6.心理干预必须要团队协作。在干预团队中,学校领导充当“司令员”角色,心理咨询师及督导担任“参谋长”角色,学生工作者担任“主战部队”角色,精神科医生及医院担任“攻坚部队”角色,学校保卫部门担任“辅助战斗部队”角色。

  7.发现自杀危机事件时,院系必须做两件事:通知父母前来、对当事人给予24小时监护。

  8.通知父母,父母均不能或不愿意前来时,我们务必要求家长授权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一定可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联系家长时,我们要向家长如实反馈学生情况;

  不让家长告知学生要到学校事宜,不要提及学校发生的事情;

  向家长保证,在家长到校之前,我们会安排24小时监护保证当事人安全。

  9.家长不同意授权,也不前往学校时,可要求家长发个《免责声明》,并注意全程录音。如若家长也不同意发免责声明时,我们可告知家长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八条内容,告知家长我们可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10.24小时监护是指分分秒秒都在视野范围中。安排监护房间时,尽量选择一楼房间,房间内无煤气,无刀具等锐器;

  陪护人尽量选择有责任心的并且与当事人关系要好的人来做;

  陪护人分分秒秒看护,不让当事人离开视线,重点看管好门、窗位置。

  我感受到心理危机干预要做到九点:

  1.付出任何努力让个案放弃他所选的方法;

  2.减压,评估导致自杀想法的应激源,设法处理;

  3.要打破保密原则,而且要通知其家人或朋友(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如遗书等);

  4.不管年龄多大,都要建立一条[生命线](电话保持畅通);

  5.和个案订不伤害协议;

  6.立即处理;

  7.尽快约定下次访谈时间;

  8.制定行动计划;

  9.随时可用电话联络到

  本次培训是我感觉收获最大、指导性最强、专业性最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两天的培训告诉了我下一步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筛查出高危群体,如何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以预防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这是一次非常专业的培训,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生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组织提供的培训机会。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2

  本次学习的收获:

  1、通过这次在x省第四人民医院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和心理创伤者使用保险箱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1、讲座方式比较合理,并贯穿有模拟练习,增强了讲座效果,实操和小组讨论能让学员得到锻炼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新知识的讯息,如简快重建法,讲课与互动良好结合,小组演练,探索讨论,现场气氛调动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社工所提出的问题,与社工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社工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社工过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社工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医院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2488.html
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研修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