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范文 >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

  中国人真的都能居家隔离吗?国内专家告诉他,咱们中国人讲究集体精神、利他主义,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我国防控工作,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罕见,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的显著优势。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一】

  电影《中国医生》是根据新冠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x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同时也兼顾了其它只弟单位,以x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片中以抗疫斗争的“起始不知”到“医治冲突”,再至结尾的“生命之树常青”,真实地展现抗疫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把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人”、“情“、“味”搬至荧屏内外,让观者感受到,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过生活。

  这部电影的角色原型我们都耳熟能详

  一个人,未必每天光芒万丈,但要始终温暖有光。白衣天使不是天生的英雄,在情感面前皆是凡人。张定宇院长面对自己后半生的“拐杖”,同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不幸感染“新冠”病毒,既有鼓励,也有担扰,一句“老婆,我今后反正要赖着你咯”,令人动容。追根求源显深度,标新立异有看头,这是《中国医生》给我的另一个感知。伟大抗疫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人的达到的人生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面对困境,“金银潭“医院,虽无“高大上”,却始终保持“向上”的姿态,再大的困难仍然要接收病人,这就是国人骨子里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世上本无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中国医生:一群可爱的人

  中国医生,真是中国“医”生。你们用医术与爱心,不辞劳累而默默坚守,以生命为抵,以坚韧为犁,开辟了无数生命的通道,为你们值得“托付生命”的职业再次增添了厚度。勇者无畏,大爱无疆,你们为守护众生,交出满意的人生答卷。

  别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中国医生》告诉我,面对“新冠“疫情,白衣战士与全国人民坚决战胜病魔的决心,让如今的中国更加自信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如影片中方舱医院里那个叫不出名字的小姑娘那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没将自己活成孤岛,而是用她天使般的声音和行动,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方舱医院里飞来飞去,给予他人信心与力量。当数以亿计的萤火照亮黑暗,光明的路口,将不再有痛苦与悲伤。

  现今所有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这个时代,总是被最勇敢的人守护着,谢谢你,中国医生。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二】

  电影《中国医生》除了真实还原医护人员不畏生死、艰苦奋斗的同时,也有战疫前线无数的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乡镇干部和志愿者。他们是聚光灯照不到的人群,但同样也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的群体,甚至有时候比在病房更加凶险。因为他们所面临的人群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是否已经被感染,也不知道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在防护措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坚守在社区、村口、车站、码头、机场和各个交通要道,排查重点人群,检测人员体温,送诊可疑对象,帮隔离群众代买代送生活物资。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x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舍生忘死,担当奉献,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面对这场生与死的严峻斗争中,“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xx市协和xx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很多人火线入党,x瑞金医院医生、x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90后”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后”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令人动容,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步伐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三】

  有时主流舆论会习惯性地赞美医生、拔高医生,而非以一个普通职业去看待医生、以普通人去看待医生,这在不知不觉间会影响一部分公众对医生的认知和期待:他们认为医生就该牺牲自我,认为医生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治愈疾病。

  因此,有些人去看病时,是带着一种消费心理的:我花钱看病了,你就得负责把病给我治好;我把人活着送过来了,人没了就是你医术不精、是你把人给治死了,你就得负责……很多医闹事件的发生都源于此: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医生却没帮自己把病治好。

  但患者错解了几个事实:

  一,医术的进步往往是技术的进步,就像朱良付说的,相比于医生,科技才是治病的最大力量;

  二,再安全的手术,都可能存在风险,这是概率问题,医生无法承诺百分百安全;三,这世上还有太多不治之症,以现在的医学技术仍无法攻克。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认知: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但家属也得有最坏的打算。

  《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医生面对疾病的无力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谈起她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在1990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做了以后让人家很凄惨,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军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中国医生》有这么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为它罕见地为公众呈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我们太习惯于“最后一刻营救”的神医传奇了,可事实上,医院里经常有这样无力的故事,医生经常要承认自己面对疾病的无力。

  这丝毫不会损耗医生的职业光芒,相反,医生这个职业让人尊敬,就在于医生哪怕时常被无力感击中,他们仍选择直面疾病,与之战斗。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并非医生万能,而在于他们代表了人类可以用知识和科学去对抗自身的无常与脆弱性的希望之光。

  气馁归气馁,孙自敏还是迎难而上,她立志要攻克白血病。自2000年起,孙自敏带领她的团队进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终于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目前她所在的科室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脐带血移植中心,给许多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四】

  昨天终于去看了《中国医生》,感动、敬畏、感谢,是观看《中国医生》之后最突出的三层感受。

  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曾一度让我们陷入恐惧与悲观之中,甚至有不少人还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疫情期间的那些焦虑、煎熬甚至恐慌,都让人不愿去回想。可是当银幕上再次呈现出一幕幕抗疫的故事时,我们有的却不是恐惧或焦虑,而是感动、敬畏与感谢。因为影片所勾勒的人物与事件都足够真实,能够轻易地引发我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于是才会显得如此动人。

  说几个我喜欢的地方:对不完美人格的展示,比如想“插队”的欧豪,高傲的朱亚文,“扑街仔”易烊千玺。张子枫只有一场戏,她的表演非常真挚感人。片中明星无数,很多都戴着口罩,我相信他们不是为了露个脸才来客串这部戏。袁泉,她太美了,如果让我选择一双透过防护服护目镜的眼睛,来在大银幕上代表中国女性面对疫情的沉着冷静、睿智勇敢、大气美丽,我觉得就该是她。医患之间的感情也很好哭,看到这已经分不清是电影还是现实了,现实是最好的编剧。

  中国医生

  我最喜欢的其实是一个小细节:方舱医院关舱后,两个小护士开心地在光秃秃的床板上躺倒说:“现在就想躺着,什么都不想了。”多可爱啊,击退病毒的就是这些年轻的、活灵活现的姑娘,跟身边人没什么两样,她们就是英雄的模样。

  我们是疫情的经历者,我们所经历的各不相同,但又在共同为抗击疫情做贡献。中国医生,用前线视角,更深入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艰难,更一线的战场。作文www.isanxia.com当我们做好自身防护宅家时,是他们奋斗在一线;当面对未知病毒时,是他们在总结经验,研究有效治疗手段,他们有坚强,有挫败,但从未放弃哪怕一个生命。

  当看到,插管、拔管、抢救时,非常害怕,每一次治疗都是在与死神搏斗,为的就是可以健健康康的回归原本的生活。而这部以x金银潭医院为视角的抗疫电影,也同时串联了我们亲身经历的疫情阶段,它既是一次复盘,也是一次证明,从早期的艰难抗疫,到后面的井然有序,总结见证属于中国的集体式抗疫,而这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这部影片值得一看,让我们用前线视角,回顾疫情,回到那个艰难抗疫的时期。当然疫情远没有过去,大家也要多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五】

  这部影片时长约2个多小时,不仅仅既展现了医护人员的果敢和伟大,也展现了他们平凡普通的血肉之情;既展现了“小人物”的不安和惶恐,又展现了他们的坚守和温暖。整个故事围绕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讲述,直切疫情防护,扣人心弦,同时将x当时的真实场景穿插至影片中,最后谢幕致词里面也实名制一一感谢了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影片的各种细节,都可以看到这部作品极致的用心和十足的诚意。

  观影时,我在黑暗交错的光影线中全情凝注,谢幕词一帧帧画面拨弄着每个人的心弦。环顾四周,可能是我低估了这部电影的魅力,也可能是我高估了成年人触动心灵的阈值,哭泣落泪者,有之;哀婉叹息者,有之;而被一个又一个情节触动灵魂者,更是数不胜数。这个故事是我经历的那场抗疫战争,但也绝不仅仅是我经历的那场战争。无法接受自己已被感染的快递小哥、想要换个医生的产妇、还有微信求助的商店老板、委屈到极致的护士小姐姐、屡屡尝试治疗的医生…..这些仿佛曾经和我点头微笑打过招呼的人,出现在了大荧幕上,如此真实深切。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六】

  电影《中国医生》除了真实还原医护人员不畏生死、艰苦奋斗的同时,也有战疫前线无数的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乡镇干部和志愿者。他们是聚光灯照不到的人群,但同样也是直接和病毒打交道的群体,甚至有时候比在病房更加凶险。因为他们所面临的人群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知道是否已经被感染,也不知道曾经接触过哪些人。在防护措施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坚守在社区、村口、车站、码头、机场和各个交通要道,排查重点人群,检测人员体温,送诊可疑对象,帮隔离群众代买代送生活物资。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x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舍生忘死,担当奉献,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面对这场生与死的严峻斗争中,“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x市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很多人火线入党,x瑞金医院医生、x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90后”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后”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令人动容,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步伐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七】

  面对无形的敌人,无解的病毒,没有人不会感到恐惧与无力;面对天灾人祸,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逃离,然而,这场防疫阻击战,却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为人的伟大,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共产党员、医护人员的勇气与信念!没有他们身先士卒的壮举,我们不会取得今天的胜利。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在驰援x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1/3,这些年轻的一代,在灾难面前,显示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也会疲惫不堪,也会大汗淋漓,也会在暴力伤医事件后痛心不已,但他们从不会放弃每一个等待救治的病人。每个人对伟大的定义或许不同,但在我心中他们就是伟大的,无惧病魔,不畏艰险,将希望带到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也产生英雄。《中国医生》顺应时代,见证时代,书写时代及时代里的平民英雄。疫情没有硝烟,危险却堪比硝烟,没有医护人员、广大干部、志愿者和老百姓,这仗我们不会这么快结束。回顾抗疫,展望未来,伟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疫情已然过去,仍要居安思危,谨遵防疫规定,保护自身健康。同时,愿全社会关心那些疫情下受伤的人,也希望他们站起来更加坚强,祝愿世界更好!

  此刻,我们在家中所享受的安稳时光是前线医护人员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换来的。我们在与家人共聚,可是无数医护人员的家庭却上演着离别。每个人都留恋家的温暖,可是疫情当前,他们只能选择逆行出征,也许他们在梦里早已无数次回到家中,一觉醒来却只能擦掉眼角的泪痕重新投入防疫一线。

  疫情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医护人员为守护我们的美好生活负重前行,我们中华儿女更要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学习防疫知识,做到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响应贯彻国家号召,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就是对医护人员的支持。

  战“疫”中,他们守初心、担使命,用生命捍卫旗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叫“共产党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基层工作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用生命来捍卫旗帜,才能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在世界闪耀。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小孩子换了身衣裳,学着前辈的样子跟死神抢人罢了”。看完中国医生这句话首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眼前仿佛再次浮现了那个不平凡的2020年,那个没有硝烟的白色战场。

  现实总是真实的有点残忍,医院里哄抢床位,医护人员因为物资不全恳求院长不要继续收治,以及满大厅的加床和震天响的监护报警器,想必是每个亲历者的感同身受。电影里其中讲述的故事一个是患者张吉星,最早他是ICU里面最普通的一个患者甚至有一些胆小,看着身边的一个个和他有一样疾病的患者抢救插管儿死亡一系列过程,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双手颤抖目光闪躲双唇颤抖,到后来,医务人员成功地将其拔管,他被周围医护喜悦的情绪所感染竖起大拇指,开始充满信心的战斗,期待走出病房,但到最后却因心梗猝然离世。我以为这个故事就这样画上了句号,当工作人员联系家属认领遗物时发现他的老婆已经在医院死于新冠肺炎,最后医生将遗物交给他们唯一的家属——小女儿的时候,出现了那句“叔叔,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要怎么办?”听到这句话,我瞬间泪崩,这是电影里的故事,但不仅仅是一个故事,x疫情的爆发,让多少家庭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又有多少个孩子一瞬间失去了父母,多少对父母失去了骨肉电影没有塑造英雄,只有一个个有血有肉,挺身而出的人,张院长、文主任、援鄂的专家陶俊、住院医小羊以及叫不上名字的医护人员,他们不是天使,不是英雄,是一群肉体凡夫却站在了最前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社会主义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要什么给什么,国家可以把家底儿都拿出来”,这句话真好……

  ?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见证百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不经乱战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华夏五星闪耀,皆信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4478.html
电影《中国医生》个人观后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