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荟萃 > 公文范文 >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

  梁晓声先生笔下的人世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座北方小城,“光字片”里一群为生活忙碌的人,展现着人世间的千万种生活情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更看到了善良正直、有情有义、艰苦奋斗、不屈生活、坚韧担当的中国人形象。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一】

  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对此书的感触再适合不过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是存在盲点,不了解父母那一代人们的经历,本书讲述了在那特殊年代的友情、爱情和事业,借此机会能让我更加体会到父辈的峥嵘岁月。

  家乡的变化,人性的真善美,城市的百姓生活,历史进程下的选择,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共计115万余字,通过作者熟悉的城市,故事从A城城乡结合部“光字片”小土屋群落的底层民众,在边远地区支援“大三线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及周家三代人的奋斗过程中拉开了序幕。

  01、峥嵘岁月须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

  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不同的年龄段需要面对不同的课题,《人世间》三部曲中分别应对了不同历史时期,80年代中期东北国企改革,21世纪城市“贫民区”改造,这个时期下人们同样有着奋斗、担当和理想,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或像父辈一样打拼谋生,做事刚正不阿。周家兄妹则通过这个年代不断的拼搏,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随波逐流。

  02、60后的芳华,90后的承接

  《人世间》这本书在中国历史处于大变迁的50年中,从保守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历史进程交织到每个人的命运,那段岁月就仿佛印在眼前,而现在也是中国经济转型之年,如果要选择一个最重要的年代那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改变了一代人、一个时代,父辈们谱写了人生最美的芳华。文中曲老太太和金老太太,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受到了委屈,也仅是一句会好起来。而今识尽愁滋味,方知天下父母曾在革命道路上辛勤的付出。 梁老曾说过,这本书希望年轻人多读,了解当时那个特殊年代,了解父辈理想至上的原因,只有父辈们的不懈拼搏,才有现在后辈们的美好生活,而今我们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增长,也必须要承接历史使命,从我做起,认真对待工作,无论哪个岗位,认真都是前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03、真善美,活在人世间

  《人世间》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许是庸俗,但在工友们眼中的是个大哥。他的真诚忠义,工人骨子里的刚正不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像极了我的父辈们,他们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为邻里朋友时刻操心,活在人世间,就该相互给予温暖。如同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凡的人,总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展现出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你我皆凡人,世间终日忙,半刻难清闲。人只要抱定积极进取的精神,坚持永不言败的信念,才能持续的奋斗下去。看完这本书我对秉昆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无论是面对何种困难还是家人的不理解从没有埋怨过,工作的不顺他没有抱怨,仍坚持理想依然为之奋斗。曾经的我是迷茫过,而现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战,不会畏惧任何困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们会有收获,也会经历挫折和苦难,大家相互激励,不忘初心方得终始,每一个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经历风雨。趟过岁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过,甜过,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才是《人世间》。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二】

  《红楼梦》读后感大全包括《红楼梦》不同字数读后感、《红楼梦》不同主题读后感,想写《红楼梦》读后感的同学请看《红楼梦》读后感大全。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读完它我的感触很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贾宝玉从小过着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衔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视为珍宝。

  每日与女孩子玩乐嬉戏,不顾学业,而且软弱无能,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当然,贾宝玉也很惧怕这个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争权夺利的人,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两情相悦,真心相爱,却也逃不过封建社会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她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贾宝玉这个知己了。林妹妹身体弱,经不起折腾,每天都喝药,都快成了药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怜了。不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时候都是带着遗憾和悔恨。

  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女孩了。她为人处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每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她最终嫁给了贾宝玉,又怎么样,终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还不是独自一人。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三】

  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用这句话来表达我对此书的感触再适合不过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是存在盲点,不了解父母那一代人们的经历,本书讲述了在那特殊年代的友情、爱情和事业,借此机会能让我更加体会到父辈的峥嵘岁月。

  家乡的变化,人性的真善美,城市的百姓生活,历史进程下的选择,本书分上,中,下三卷,共计115万余字,通过作者熟悉的城市,故事从A城城乡结合部“光字片”小土屋群落的底层民众,在边远地区支援“大三线建设”的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及周家三代人的奋斗过程中拉开了序幕。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四】

  由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央一套黄金档热播。电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原著书本的热卖,这部时间跨度50年115万字的力作,记录了当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史,纪实的社会背景,丰满的人物情感,曲折的故事情节,引起了无数人的收看和追捧。

  指尖触摸文字,鼻翼浅嗅书香。笔者通过《人世间》周家三代人的故事,重温50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和携裹在时代发展浪潮中,老百姓苦难与幸福并存的生活百态和人情冷暖。《人世间》以周家小儿子周秉昆的视角讲述整个时代发展故事和人物变迁,以周秉昆妻子郑娟为主线围绕周家的感情纠葛,推动故事的发展。通过一群小人物平淡生活琐事,以小见大展现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建设兵团的垦荒戍边、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的改革开放、棚户区改造住房制度的改革等重大历史背景。

  《人世间》记录主人公的50年,也正是笔者生活成长的50年,作为同一时代历史背景下的经历者和见证者,对书中很多故事情节和场景常常引起共鸣,周母、郑娟以及郑娟养母等,她们的善良、贤惠,吃苦耐劳的品质与个性,也正是那个年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为母则刚的女人们,用她们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千斤重担,就算身处社会底层,也要仰望天空。有温度、有坚持、有仁义,亲人朋友间的相互扶持和鼓励,为人处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必然受人推崇和尊敬。

  参与“大三线建设”常年在外的周父,文革结束后凭自己能力考上x大学的周家长子,托人找关系成为工人后来逐渐成熟的周秉坤,以及在改革浪潮中凭借投机取巧“发财致富”的骆士宾、水自流等,书中这些人物故事的刻画,无论是知识分子个人的成长、草根青年的自强奋斗,家族的衰败与延续,无不是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国家建设和改革,在沉浮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行的时代烙印。

  周家三代人的故事,也是千万个中国家庭故事的缩影。知识改变命运,勤劳才能致富,乐观向上积极的态度,永远是生活的主旋律。平凡的普通百姓是历史的浮尘,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参与者、缔造者。九十年代,国家企业实行“三岗制”,部分油田职工响应国家号召,辞职下海;当“走出中原发展中原”的号角吹起,我们又一批石油人走出中原、甚至走出国门,开辟工作新天地。无论体制外通过勤劳与智慧发家致富,还是体制内利用知识和技术创新创效,都是在奋斗与拼搏中追梦的脚步永不懈怠。

  红尘万丈挡不住历史的滚滚车轮,百姓在婆娑世界的苦难中曲折前进,作者笔下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书写情怀和热望。《人世间》白描出的大时代,呈现出一幅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越来越美好的百姓“小家”生活,见证着国之“大家”一步步走向富强。人世间的点点滴滴与我们息息相关,不仅让人怀念激情满怀的青春岁月,更激励当代的人们积极向善向上,正视苦难热爱生活。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五】

  一个人的成长史或许不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史,那么一个家庭呢?这个家庭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群人呢?稍微联想一下便可知道,由一个家庭延伸出来的社会关系毫无疑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他们的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能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发展史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梁晓声的《人世间》(上、中、下三部)正是这样一部史诗般的巨著。小说通过周家老少三代人(以及与周家相关联的人们)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这四五十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史。而这一时间跨度也恰好和我的“发展史”相吻合。

  周家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因支援“三线”建设长年在外,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两儿一女,老大周秉义是“文革”时老高三的学生,老二是女儿周蓉,老高一的学生。而在我家,大姐是老高三,哥哥是老高二,二姐是老初中(初二或初三)……,我在家排行老六,“文革”开始时我十岁,1969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我十三岁。照此推算,周秉昆应该和我年龄相仿或者比我大个两三岁。

  相仿的年龄,相同的岁月,相似的家庭,也让我觉得与周秉昆之间是那样地相仿、相同、相似。

  小说的故事是围绕着x(书中成为A市)城乡结合部的“光字片”棚户区展开的,而我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大杂院里的。大杂院比“光字片”的处境稍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周秉昆家住的是土坯房,我家住的不能说是土坯房,却也是日本侵略中国时留下的旧房子,墙倒是很厚,但不是砖砌的,是土砂石混合材料砌成的,因年久失修,墙壁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坚韧”。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要是往墙上钉钉子,常常钉子没钉上去反而震落下一层灰土。房顶还存有日本人居住时的木制顶棚,但同样因为年代太久,木顶棚早已不堪重负,放的东西重了,极有可能把木顶棚压塌了。就是这样的木顶棚,成了老鼠们的乐园。每天夜里我都能听见“鼠友”在顶棚上欢快地嬉戏、跳跃。

  周秉昆的哥哥姐姐是老三届,“文革”时期他们已经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了。他们得以以“红卫兵”的身份参加到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去,他们得以参加“红卫兵串联”,随心所欲地免费到全国各地去“革命”,他们得以把自己一伙人关在黑暗的小屋里听那由手摇唱机(用的黑胶唱片)发出的中外名曲,他们也得以以“破四旧”为理由砸掉学校图书光的门锁,堂而皇之地把一摞摞中外名著窃为己有。在上述几点上,周秉昆的哥哥姐姐和我的哥哥姐姐们可以说是毫无二致。而我和周秉昆也是何其相似乃尔:只有像跟屁虫那样跟在哥哥姐姐们后面旁听(其实就是偷听)。我和周秉昆一样,正是在那几年里,稀里糊涂半懂不懂地读了一些中外名著和名曲。还有一点和周秉昆完全一样的是,在哥哥姐姐们眼里,我们只不过是孩子,我们的愿望、感受就跟空气一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文革”结束,知识青年由农村回城,哥哥姐姐们开始登上历史为他们准备好的人生舞台,而周秉昆和我却还处在边缘地带,正像小时候他们议论中外名著我们只有偷听的份一样,他们在人生舞台上精彩亮相,我们也只有观看的份,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我们和哥哥姐姐们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悄然来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终于可以和哥哥姐姐们平等对话了,然而时代的列车却将他们送到了舞台的边缘,他们老的老,病的病,其中有些亲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一方面感叹他们的老去,一方面猛然警醒:我们自己也已经“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了。

  周秉昆的哥哥姐姐凭借“老三届”的文化底子考取了大学,从而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哥哥姐姐都找了高干家庭的子女,毋庸置疑,这样的婚姻又进一步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周秉昆相对照,我的大姐也是嫁入了干部家庭(正厅级),从而逃避了知青下放,我哥哥则通过参军绕开了知青下放,不仅如此,复员后还谋得了较好的工作。而我呢,不仅下放当了知青,即使在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时,还得面对“老三届”的挤压,不得不放弃了大学而选择了中专。

  周秉昆在“光字片”生活了大半生,结交了若干个掏心掏肺的朋友,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与这些朋友们相濡以沫,不分彼此。这样的友谊令人羡慕,这样的友谊照亮了周秉昆以及他的朋友们的人生。然而时代的剧变,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悄然来临,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由安稳的工作、亲人的团聚、邻里的和睦、朋友间的照应转向找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结交更多有用的人、享受更多的人生乐趣。在这样的人生变革中,过去所依赖、所向往的,如今却成了急于要挣脱的桎梏。到头来,周秉昆身边除了妻子郑娟、儿子周聪(当然还有哥哥、姐姐等亲人)外,当年那些患难与共的朋友们却所剩无几了。而我呢,当年不是也有许多朋友吗?如今到了奔七的年纪,还有几个算得上真正的朋友呢?这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世态炎凉。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难处,彼此相互理解,便还能当朋友相处,真正把你的事看作自己的事的朋友,有那么一两个也就足矣!所庆幸的是,我就有一两个这样的朋友,每想到此,便觉得自己幸福无比,老天待我不薄,该知足了!

  ……

  总之,《人世间》写的是周家的故事,我却从周家的故事中读到了自己的人生。

  《人世间》,三卷本,都是大部头,总计一百一十多万字,我读得如醉如痴,不能自己。最后一部的最后几章我是熬夜读到凌晨3:00多一口气读完的。读完了《人世间》,我仿佛从少年到老年又重新活过了一回。真心感谢梁晓声!

  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人世间》充满了正能量。周家一家人,从父亲周志刚算起,到第三代的周聪、周玥,从厅局级干部周秉义,到普通老百姓周秉昆,从博士、大学教师周蓉,到没有文化的秉昆的妻子郑娟,他们骨子里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字,那就是“善”。在我看来,这个“善”字比周家的传家玉镯(国宝级的,价值不菲)更可宝贵。正是这个“善”字,让周家的老老少少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坑人、害人的事。可以说,在周家的每一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梁晓声的这部小说不靠惊悚诡异、刻意悲情或滑稽可笑的情节博人眼球,也不靠刻意雕琢加工塑造所谓的“典型人物”来取胜,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极其普通的,极富人情味的,极接地气的。如果吹毛求疵,他的语言的确有些啰嗦、拖沓,书中的人物也显得有些繁杂,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删去几万字和几个无关紧要的人物也是未尝不可的。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细节、一个人物、一处对话也不愿意放过。与其说我在读小说,不如说我在品味“光字片”老百姓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因为那也是我六十六年人生旅程的酸甜苦辣。

  2019年8月,《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个人以为,梁晓声是当之无愧的。wWw.Zmiw.cN转载请注明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六】

  由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日前在中央一套黄金档热播。原著《人世间》这部时间跨度近百年,115万字的力作,记录了一个世纪中国的发展史,客观纪实的社会背景、细腻丰满的人物情感、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无不给人以共情共鸣、耳目一新的内心震撼,令人掩卷而久久不能释怀。

  小说以1953年出生的周家小儿子周秉昆的视角讲述整个时代发展故事和人物变迁,以郑娟为主线,围绕周家的感情纠葛,推动故事情节逐步发展。可以说,小说用周家三代人见证了百年党史中的4个历史时期。

  知识改变命运,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国度,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是个艰巨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闯关东到A市落脚的周志刚让3个孩子都进校门读书,体现了这位父亲的眼光和境界。当然,更有尊师重教家风的传承因素。秉义、冬梅、蔡晓光、周蓉、秉昆等遍读古今中外名著,通过讨论把死书读活,确立了昂扬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为他们人生后半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论秉义、周蓉恢复高考后入北大读书,还是秉昆办期刊、晓光当导演,无不是读书并学以致用的结果。吕川、向阳也是听了老马的话,时刻充电以待时机,读了大学,成为有出息且能为朋友搭把手的人才。

  正直向善致良知,是成长成才的先决条件。秉昆每年都会约“六小君子”等一众好友来家聚会,这伴随了他的一生。不管哪家有困难,周家长辈都会热心肠帮忙,这对周家儿女影响极大。周母养的两只鸡,成了光子片的“功臣”,给人印象特别深刻。那个年代,鸡蛋不仅在于它的稀缺性,更在于它是珍贵的营养补品,但是秉昆妈从未对邻居吝啬过。在郑娟一家三口陷入困境时,秉昆当了祖传玉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体现了他高尚善良的品质。还有许多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他做不好或帮不上忙,总觉得愧疚,等等。这样的品质,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周家一家人做事,无不是遵从内心、从良知出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对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秉昆们安身立命的“压舱石”。小说中“六小君子”在酱油厂干最苦最累的出渣工,周蓉到x大山深处插队做民办教师,秉义两次放弃提干机会,这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始终把憧憬未来与做好当下事结合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从不心浮气躁、盲目攀比,他们始终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他们坚持友情第一、团结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都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也许是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最重要的原因。在此,认真荐读梁晓声著长篇小说《人世间》。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七】

  《人世间》读完了,感慨万千,作为与书中的同龄人,感受到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让人回味无穷,更加赞赏这本书的价值观多么的现实,好作品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书很长,上、中、下三册,每一册都很厚,叙述了中国从六六年到二零一六年五十年的社会变化,塑造了一个个平民百姓的苦辣酸甜的生活,真实再现了人世间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什么是好作品?看完了《人世间》这部小说,你才会感同身受人间人情世故的真实。哥们儿感情,夫妻之间的爱情,生活的坎坎坷坷,人生的真、善、美,对父母的真情,都如同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书中有官场、教育、文艺的改革,普通工人的变迁,五十年的社会变化,最终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变好了。作为同时代的普通民众,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是受益者,就更加感到梁晓声《人世间》写的是多么的有真情实感。且看书中几个主人公是怎样的故事。

  主要描写的是周家三代人的生活变化。周志刚是解放后的老工人,大三线的建筑工人,不知为国家盖了多少楼房,开辟了多少道路,但自己到死也没住上楼房,自家门前始终是黄泥小路。但是老两口却都很乐观,老伴无常的当街道主任。为了搞好工作,竟然拿自己家的鸡蛋去慰问街坊邻居,这在那个时代是有的,也是常见的。那个时代虽然日子苦,但是人情世故却比现在好。他们有三个儿女,也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一个一个的说吧。

  01.周秉昆,他是周家最小的儿子,也是平民百姓,哥哥姐姐为了让他留城,都下乡去了,把机会就给他了,但是最终却是唯有他没有吃国家饭,也没当官,也没正式工作,一生都是靠出苦力,做小买卖生活,而且人生的遭遇更是惨淡,进过两次监狱,后一次足足十二年。

  周秉昆的爱情婚姻更是与众不同,好家儿女有的是,但他却爱上了一个杀人犯留下的小寡妇,而且被人强奸还有了身孕,还有一个瞎眼的弟弟,还有一个靠卖冰棍儿维持生活的老妈,全家人都没看好。

  但是,就是这个女人,照顾了秉昆的母亲,硬是把秉昆妈从死亡线上挽回了生命,两只手按摩都变了形。那个时候周秉昆因为散发天安门诗抄,进了监狱,就是郑娟这个还没有和秉昆结婚,被秉昆请到家里照顾母亲,后来感动了周志刚,他们才结了婚,组成家庭。

  秉昆与郑娟的结合完全是因为善良所致,郑娟的生活已经走投无路了,因为秉昆的照顾而无以回报,只能以身相许,而且不要求婚姻,但是秉昆缺爱上了她的美丽和善良,郑娟对他的爱也无私的奉献,秉昆蹲十二年监狱,郑娟义无反顾的照顾母亲和孩子,还给了秉昆坚强的力量。秉昆就是为了争夺周楠的抚养权,和棉猴骆士宾大打出手,至骆士宾死亡而蹲的监狱。

  周秉昆一生的坎坷总是过去了,最后终于有了好的结局。他有很多哥们,每一个他都关心,从来把哥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甚至比自己的事还重要。我想秉昆正因为心地善良才有好结果,人世间终归要以德为本,以善为人,才是人间正道。

  就如那个瞎眼的弟弟郑光明,秉昆给他找了个盲人按摩,就因为有这个手艺,济世救人,无私奉献,出家修行,结果懂得了大道人伦,为人排忧解难,更加证明了人世间有真情的存在。

  02.周秉义,他是周家的长子,文革时期的高中生,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丰富的政治头脑,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一品人才。为了让弟弟留城,主动下乡去了,在兵团里更是表现突出,受到军队领导的重视,想提拔他正式转干,成为正式军队领导干部,那个时期,是多么好的机遇,但是,他却为了爱情而放弃了。

  他爱上了文革被打倒的副省长的女儿郝冬梅,两个人是高中同学,在下乡前郝冬梅就爱上他,那时冬梅还是高干子女,所以秉义不忘初衷,始终爱着冬梅,因此因为不放弃爱情而失去了转干的机会。

  打倒“四人帮”以后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x大学,毕业后分配本省当副巡视员,因为他在上学前就是干部,属于国家重点培养对象,不久被调去当军工厂党委书记,实施军工厂转型改制,国家战略方针百姓不理解,这是个挨骂的甚至挨打的工作,但他顶着压力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接着被调去当了本省的第二大城市的市委书记,一干就是两届,兢兢业业,从不以权谋私。由于工作出色,被中纪委要去,当了纪检干部,几年后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又回到了本省本市,当了副市长,就负责一向事物,改变棚户区的拆迁工作。

  这又是个难啃的骨头,挨骂的工作,但是在他的努力下,还是完成了改制任务,让他家光字片的父老乡亲都住上了楼房,也让整个城市改变了面貌。没有这样的干部冲锋陷阵,没有国家的改革方针,至今也看不到现在诚市的壮观景象。

  周秉义一生做官没为自己谋取任何利益,更没有为亲人谋利益,周秉昆一生都是平民百姓,哥哥做到了厅级官员,然而弟弟却连正式工作都没有,可见秉义为官多么清廉。他被举报了两次,因为正义得罪了好多人。但是经过调查都是不实之词,不但没有问罪,还得到重用,这就是国家对好干部的信赖。反腐倡廉不是喊口号,是真正的实施。老百姓是举双手赞成。

  秉义与冬梅的爱情婚姻一生是幸福的,周秉义胃癌去世时,留下遗言,务必让冬梅在嫁,切不可孤独终老一生,这是多么伟大的爱情,人世间能有此等心胸的男人,生前对爱忠贞不渝,不离不弃,人之将死却为所爱之人想到了后事幸福,怎不让人省心赞叹。

  03.周蓉,她是周家唯一的女儿,聪明美丽,知识渊博,学问高级,个性十足,自我意识很强,为了爱情,只身跑到几千里外,嫁给了自己所爱之人,并且有了自己的的女儿周玥。但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却失败了。

  他爱的是一个诗人冯化成,文革时期的“”现行犯革命”,才华横溢。她们是在信中彼此爱慕,跑到x劳改队嫁给了他,以为找到了真正所爱。但是,文革过后,周蓉也考入了x大学,冯化成也平反了,恢复了他诗人本来的样子,按说是好事,但冯化成的精神思想却变质了。他不在那么爱周蓉了,经常出轨,周蓉最后果断的选择了离婚。

  周蓉属于知识分子类型,在文革禁书时期,也一直坚持读书,因为有郝冬梅这个高干子女朋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书籍,包括外国文学,所以她和周秉义、郝冬梅、蔡晓光都没间断学习,没有荒废人生。对于她这个聪明绝顶的女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恢复高考,轻松进了北大,毕业后就成了最年轻的副教授。

  婚姻的失败代表着新的爱情开始,蔡晓光一直是她的追求者,他对她的爱做出了真情的付出。周蓉爱冯化成的时候,蔡晓光作为替身给她打掩盖,她结婚了,蔡晓光却一直单身,她离婚了晓光又义无反顾的选择和她结婚,而且忠贞不渝。

  周蓉的性格自我意识强,她的女儿却比她还要叛逆,居然跟着生父去了国外。为了女儿,周蓉毅然到国外生活了十二年,而蔡晓光就在国内等了她十二年。晓光是大导演,追求他的女人无数,但他都没有变心。

  周蓉既有爱国心,又有对蔡晓光的爱,在国外也有无数有钱男人的追求,但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国,她们的爱情婚姻家庭才得以牢不可破。蔡晓光对周玥比自己亲生的还要亲,即使周玥做出了和有妇之夫同居的丑事,也只有晓光理解,最后终于尽弃前嫌,重归于好。

  蔡晓光对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対事事更看得开,周家的大小事物,外事蔡晓光,内事是郑娟,周秉义临终时曾嘱托,周家一定要对得起这两个人,他们对周家付出的太多了。

  人世间的人情世故永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在变,人也在变。日子可以变穷变富,人也可以让好人变坏。经不住金钱、美女诱惑的,可以犯法犯罪。秉昆的最好哥们因为周秉义没帮助分房子,居然写举报信污告周秉义。龚维刚那么好的一位警官却因为金钱犯罪而毁了一世英名。唐向阳也是秉昆的哥们,却没过得了美女关,犯了同流合污罪。而查他们的恰恰也是秉昆的哥们吕川。

  人世间就是这么有情和无情,人生又是这么多的残酷现实,人活着要经受的考验很多很多,只是应该怎样对待而已。

  周家的结局好源于这一家人都心存善念,秉义平安着陆因为他没有贪念。周蓉能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源于她对爱的忠贞。周秉昆最后生活美满,源于他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无论是上苍,还是人间,对人对事都是公平的,只要心存善念,无欲则刚,好人一生平安。

  这部小说写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意,读完之后,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感觉那些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如在眼前。

  梁晓声写的是城市工人生活,用他的话说:“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的生活。我有一个心愿: 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有年代感的作品。我一直感到准备不足,到了六十七八岁,我觉得可以动笔了,也必须动笔了。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

  多么好的动机,对人有所帮助的出发点才写出了这样的作品。他生活在城市,知道工人的生活状况。那么文革时期比工人更苦的还有农民,他们是吃不饱饭,还要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最受益的是农民,最起码不挨饿了,后来又免了公粮、农业税,再后来种地还给钱。几千年的统治朝代没有做到的事,共产党主政的新中国做到了。

  读完了《人世间》,激发了我的创作欲念,我是农民出身,更了解农民,想写一部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本人才疏学浅,没有写作经验,想写小说简直是梦想,但是,我想让梦想变为现实。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八】

  梁晓声是我喜欢的作家,他对“文化”的表达用了四句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至今还在影响许多的人。欣闻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了今年的矛盾文学奖,我很高兴,便在当当网提前预定了一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全套三卷100万字的这部小说,收获颇多。

  这部小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起,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正如每卷书封面所写:

  “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书写情怀和热望。”

  小说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以“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一家为线索,记录了这家儿女以及和他的儿女一起成长的共乐区十几个子弟地成长历程。

  小说客观的描写了周志刚一家与共乐区这些平民子弟所经历的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国企改革、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期间,他们无一例外地经历着磨难与困苦。当然,也有为梦想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周家大儿子周秉义由品学兼优的知青而军工厂长,再到市委书记,代表了官员阶层;女儿周蓉则始终保持了尘世中的诗性,曾为了爱情追随诗人下乡,返城后成为大学教员,她与后夫蔡晓光代表了知识分子阶层;“一根筋”小儿子周秉昆与他的朋友们国庆、德宝、赶超、春燕等人则是普通工人,在区办工厂努力打拼,辛苦操持一家。这些人的命运虽各有不同,但都恪守勤劳坚韧、自尊自强、正直善良、珍爱友情的中国传统道德,身体里无不 流淌着想做好人的血液,这似已成他们的信仰,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信念。

  这115万字的皇皇巨著,全都是规规整整的手写完成。

  小说的结构错综复杂,主线清晰,每一个条理又都梳理地格外分明,让人很快能在头脑中形成小说的骨架,便于理解。周家三代人的个人生命史构成了纵向的线索,上中下三部的推进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交织完成。上部描写了共乐区子弟年青时向上而又充满迷茫、激情、幻想的成长过程;中部描写了人道中年在现实社会中地挣扎、困惑与奋进的过程;下部则是描写晚年中的怨愤与豁达。

  小说以朴实日常的平民视角叙述的故事跌宕起伏,很快能将人拉进那个社会,勾起太多的回忆。其中的语言,又及接地气,像写下水道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只有一处倒污水的下水道口,像往年一样,周围结了厚厚的五颜六色的冰。哪种颜色都不正,一层覆盖一层,冻着米饭粒、咸菜条、萝卜皮、白菜帮什么的。虽然五颜六色,看上去却绝不美丽,比单一颜色更令人作呕。当年的任何衣服都掉色,那户人家一冬季都得洗几次衣服。”

  又如描写周志刚到x山区,去见好多年未见面的下乡女儿周蓉的场景, 这样写到:

  “他不由得定情去看她。这一细看,顿时如同被浇筑在那儿了,他张了张嘴,发不出声音来。”

  “她正是自己的女儿周蓉啊!”

  “多年没见,他以为她的变化肯定特别大,悲苦不堪的命运肯定已使她美丽不在——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位老父亲刷刷流下眼泪来。”

  “他在心里一劲儿对自己说:谢天谢地,谢天谢地,老天爷啊,我周志刚代表全家感激你的大恩大德,多亏你庇护着我的女儿啦!”

  “爸爸?!”

  “女儿的声音听来如梦中细语,一手捂嘴,仿佛一不小心说出了不可说的两个字。”

  “周志刚嘴唇颤抖不止,他仍说不出话,只微微点了一下头。”

  “缓缓地,女儿身不由己跪下了。”

  “她低下头掩面而泣。”

  “妇女俩就这样一个跪着哭着,一个背着竹篓一动不动地伫立着,老泪纵横。”

  像这样用朴素真实的语言刻画人物的细节比比皆是。

  《人世间》似乎总在解读处在社会平民阶层人物的内心精神,解读在一次次历史变革中人们心理上的一次次碰撞和阵痛,以及这些人物在一次次碰撞和阵痛后寻找出路时的迷惘、执着、努力。仿佛在告诉我们,人世间有许多无奈、困惑、磨难和龌龊,而终究是我们栖息的家园,值得我们眷恋,并去打拼。

  于我们,好像这些曾经熟悉的生活又重新走过,闭上眼也能闻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感谢梁晓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zmiw.cn/html/13645.html
读人世间真实感受范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